发布时间:2023-01-13 09:26:27 来源:潮州信息网
在1月12日开幕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以上。如何看待这一增长目标?能否实现、怎么实现?
从纵向来看,相比2022年“2%左右”的增长幅度,“5%以上”并不低。受疫情冲击和“三重压力”影响,广东以超10万亿元的大型经济体量,去年实现2%左右的增速,已属难能可贵。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经济复苏是今年的大概率事件。疫情三年,广东经济总体保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既为2023年经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将基于基数较低的因素,为今年的增长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从横向来看,与兄弟省市相比,“5%以上”亦较为合理。如,上海将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定为5.5%以上,浙江为5%以上,福建与四川均为6%左右,江西为7%左右。
结合广东经济体量与经济特点来看,要实现“5%以上”的目标并不容易。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当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达到一定阶段后,很难再保持起飞阶段时的高速。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更加注重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广东经济总量预计达12.8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经济体量大、基数大,保持一定的增速便能实现可观的经济增量。过去五年,广东跨过3个万亿元级台阶、年均增长5%,可谓来之不易。另外,广东经济外向度高,受百年变局和疫情冲击较大,不可控因素较多,面临的外部形势更为复杂。
因此,就广东而言,“稳住”就是贡献,“稳中有进”便是大贡献。
综上来看,广东定下“5%以上”的增长目标,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轻松实现的,这是一个“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5%”是目标底线,“以上”则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广东主动担当、自我施压,以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继续挑重担、挑大梁。
这是第一经济大省的主动担当。中央多次强调和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在稳经济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新年伊始,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就发出总号令——推动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专家认为,2023年广东要抢开局,全面发力,以广东经济之“进”为全国经济之“稳”提供支撑。
广东具备“进”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基础雄厚,经济总量超12万亿元,坐拥4个万亿级城市,8个万亿规模产业集群。市场活力充沛,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600万户,世界500强企业17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000亿元,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百亿美元级项目相继落户。
内外形势总体趋好。当前,疫情防控顺利转段,机器轰鸣声响起、烟火气回归,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循环链条重新疏通,经济全面复苏的大势不可逆转。众多机构与经济学家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5%以上。国内大环境的趋暖,为广东经济“稳中求进”提供有利条件。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不稳定,中国经济的加快复苏有望为全球资本、产业提供“避风港”。随着粤港澳通关的全面恢复,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广东有望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上发挥更大作用。日前举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项目853个,投资总额2.5万亿元。
从经济运行态势来看,“稳中有进”趋势较为明显。工业稳则经济稳。2022年1—11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2%,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制造业增长25.7%。特别是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长12.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1%。这为“制造业当家”和实体经济行稳致远进一步夯实基础。
勇毅者进,笃行者达。只要全省上下一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