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广东如何从“绿”到“美”?代表委员这样说、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3-01-16 08:46:49 来源:潮州信息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要我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广东的绿水青山必将展现更美的景象。”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让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生态福利”。

新时代十年,广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绿美广东建设,接下来如何从“绿”到“美”?代表委员结合过去几年工作实践,提出了新的思路。

城中绿地,成为人们的休闲新去处。(摄影:杨洋)

露营经济背后的“守护者”

近两年,每逢节假日天气晴好的日子,广东各地都会展露出一道道别样的新风光——

从城中绿地到乡野小溪,一个个天幕帐篷“绽放”,人们带上一家老小或者约上三五好友,扎营河边绿地,拍上几张靓丽大片,发个朋友圈九宫格。露营已经成为人们消遣、度假的“顶流”新方式,也是“绿美”广东、和谐生态的生动体现。

露营经济兴起。(摄影:杨洋)

“建议我省可以进一步规范‘露营经济’,打造成相关产业的全国新标杆。”民建广东省委会在今年省两会的集体提案中,关注到“露营经济”这支新兴的经济力量,认为其势必将会成为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拉动国民消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力量。

“露营经济”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根植在绿水青山之中。纵观广东露营的热门打卡点,广州的乌涌、深圳的茅洲河,这在过去都是出了名的“污水臭江”,人们路过都要掩鼻而行的,现在已成网红露营地。

这背后是多年来的防污治污和守护生态的成效。

水污染治理不是一时之事,也不是某一领域之事。为从根本上提升全省水污染防治实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代表五年履职期间,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一系列手段,打出治水监督“组合拳”。

“部分地方责任落实不够,采取什么措施改变现状?”“怎么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缺口大、进度慢、建好‘晒太阳’的问题?”“如何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成为摆设?”……人大代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紧扣治污实际提问,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部分地市负责人到场认真应询,在一次次的调研中有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

为生态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除了深入调研和督办,广东还积极以立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深冬的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世乔村金牛岛,碧蓝色的海面上,红树林郁郁葱葱,树上白鹭翔集,树下鱼虾集聚,鸟叫虫鸣相互唱和,好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湛江现有红树林996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78%,所拥有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种类较多的自然保护区,也受到专门的法律保护。

红树林之城。(图片来源:《南方》杂志)

2017年颁布实施的《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为红树林资源保护提供法治依据。接下来,湛江将继续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抓紧出台《湛江市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压实地方和部门的红树林生态环境监管职责。

这只是广东为生态立法的一个缩影。

据省人大环境资源委介绍,五年来,省层面也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规立法进程,先后制定或修订了《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8个法规,除《广东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外,其他法规均已施行,及时补齐污染防治法规短板,搭起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的“四梁八柱”,为广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五年来,省人大环境资源委充分运用执法检查这一法律巡视利剑,注重检查实效,创新检查方式方法,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作全面覆盖水、大气、土壤、固废等主要环境要素,全面助力广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绿美广东新图景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绿美广东新图景,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突出绿美广东引领,如何让“绿色”日益成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所长张修玉关注推动产业生态化绿色转型,探索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建立创新绿色产品市场化机制等议题,建议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化渠道,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省人大代表、惠州惠正青华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所长邓中青在2022年提出的《关于将广东打造成全国碳交易市场重要枢纽的建议》,被列为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归口重点督办建议,被省生态环境厅列为厅长重点督办建议。邓中青建议加快推动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市场,加快推进重点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品上线。

广东有丰富的碳汇资源。(摄影:杨洋)

“广东是碳汇资源大省和碳交易区域枢纽之一,我们要牢牢抓住碳排放权这一现代经济生态要素,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碳金融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邓中青认为,提升绿美广东的内涵,广东应该有更多创新作为。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提交的《关于以完善“生态廊道”为抓手推进“绿美广东”建设的提案》认为,随着广东省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需要把生态廊道建设工作放在全省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局中通盘考虑,把生态廊道建成绿色廊道、动植物廊道、安全廊道、人文廊道、幸福廊道,打造绿美广东新的名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绿美广东的新图景,正在岭南大地上铺展开来。

来源:南方杂志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