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标兵出列!龙湖镇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比学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3-03-13 09:16:47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近日,潮州市镇(街)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排头兵”比学活动评比结果出炉,5个镇街分获一、二、三等奖,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文化振兴经验典型。接下来,带您看一等奖获得者潮安区龙湖镇的经验做法。

潮安区龙湖镇:

多元文化聚力 打造善治乡村

——基于市头村和鹳四村的实践探索

龙湖镇是闻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下辖16个村(社区),人口6.4万人,镇内文化资源丰富,素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美誉的龙湖古寨就坐落在这座古镇的核心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指出,“要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城区,彰显城市特色,增强文化旅游内涵,让人们受到更多教育”。近年来,龙湖镇强化党建引领,立足资源优势,深挖古寨文化、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内涵,以文兴业、以文赋能、以文聚力,探索走出一条文化名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潮安区龙湖镇专题片

01

以古寨文化兴业

焕发乡村发展新魅力

龙湖古寨是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市头村东面,它始创于宋,曾是潮汕平原历史上最繁华的村落。近年来,龙湖镇党委牢牢抓住省领导定点联系市头村和中山驻镇帮镇扶村的有利契机,争取多方资源,多措并举,内外兼修,让千年古寨“活”起来。

△ 龙湖古寨

坚持修旧如旧,注重整体保护。积极推进方伯第许氏宗祠、阿婆祠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和侗初师祠、黄氏宗祠等8处历史建筑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全力做好古寨沿街10处古建筑的危房修缮,改建龙湖非遗展览馆,修缮龙湖书院,延续古寨整体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化完整性。

坚持完善配套,注重风貌管控。龙湖古寨整体风貌为基础,利用废弃的粮仓改建综合旅游体验中心,实施龙中路外立面仿古改造提升和龙湖古寨5条延伸支路步行街建设,整修古寨南北广场、整治东门街、配建停车场,美化外立面,实施亮灯工程,唤醒这座古老的村落,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抓住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镇的契机,清拆古寨池塘周边违章搭建物约5万平方米,将原先零零散散18个大小池塘,连点成珠、串联成片,打造连片池湖,重现岭南水乡独特景观。

△ 古寨水系

坚持文旅融合,注重活化利用。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商业”融合发展,打造集龙湖酥糖、炖糕、蚝烙等特色小吃为主的美食街,新修缮开业商铺约150家、民宿12家,每年吸引游客约5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000万元,形成良好文化经济生态。加强政校合作,与韩山师范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借助韩师人才、科研等资源优势,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以龙湖古寨为主线的“潮安历史文化与乡村美食游”成功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02

以红色文化赋能

激活乡村建设新动能

抓住鹳四村被中组部定为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的契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打造极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传”下去。

△ 鹳巢革命烈士纪念公园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让红色文化“看得见”。充分利用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建设南昌起义军挺进潮汕演讲旧址,修建鹳巢革命烈士纪念公园,修缮中共潮安县委交通站及机关旧址等红色基地,促进31处革命旧址修缮保护利用均衡发展。同时梳理鹳巢老区革命历史及脉络,编写《鹳巢人民革命斗争史》,让后人更详实感知红色文化。

坚持传承与教育并重,让红色文化“记得住”。将鹳巢乡各个红色文化点整合起来,串珠成链,打造成集红色旅游、红色教育和廉政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引导干部群众学习红色文化,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讲好红色故事,注重从娃娃抓起,进校园、进社区,使红色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

△ 鹳巢革命斗争史

坚持建设与发展并行,让红色文化“用得好”。投入近4亿元,推进潮汕公路鹳巢段整治提升,做好鹳巢片区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村巷道硬底化、鹳巢水系连通、鹳巢分渠整治等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推动提档升级,加快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为鹳巢片区长远发展,创建红色美丽乡村示范区打好基础。

03

以乡贤文化聚力

赋予乡村治理新内涵

以乡贤文化为桥梁,凝聚乡贤力量,集中乡贤智慧,搭建乡贤反哺乡村振兴载体和阵地,探索乡村善管善治新模式,让乡村正能量“留”下来。

△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

坚持资源优化,实现乡村治理有方有力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引领作用,挖掘多方资源,广泛汇聚各行业热心人士,在鹳巢乡率先成立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目前已吸纳会员331名,并示范带动实现各村乡村振兴促进会全覆盖。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积极发动海内外华侨乡贤参与,筹集社会资金,引导民间力量,在全镇开展“百家修百厝(祠)”行动,进一步激发新村活力,留住古韵乡愁。去年,龙湖古寨还成功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 阳光玻璃书屋

坚持探索创新,实现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创新管理模式,打破以往“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发展难题,打造鹳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以传统文化促进会为载体,革旧鼎新、移风易俗,老祠堂变家风馆,“后生仔”成新力量,实现“年轻人主事、老人变顾问”的乡村治理新转变,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乡贤助推、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同时,注重乡贤“头雁”的培养,从乡贤中培养一批年轻干部,将文化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反映好的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乡贤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助力家乡发展创造条件。

 经验体会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坚持保护活化原则,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坚持融合发展原则,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涵育德行中的作用;坚持村民主体原则,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我们整合多方资源,聚力多元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打造文化繁荣、善管善治和美乡村新典范。

来源:潮之峰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