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4 10:15:14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农汇”潮州乡村振兴论坛(第八期)活动现场。
潮州乡村振兴论坛⑧
“乡村振兴离不开设计力量。”“要发挥设计创新的引领作用,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29日下午,由潮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潮州日报社承办的第八期“潮农汇”潮州乡村振兴论坛在枫溪区路西办事处山边村举行。
活动由潮州市仲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院长张文浩主持,邀请专家学者围绕 “设计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主题,结合潮州实际,畅谈设计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感受和思考,共同探索“乡村振兴”之道。本报记者整理了两位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树立全产业链设计思维 以设计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何为设计创新?我认为,设计创新已经从产品设计、美丽乡村的风貌设计,过渡到整个产业链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基于规划和项目发展结合、策划和产业孵化运营联动的理念,同步完成规划方案、文化方案、招商引资、签约方案、项目申报等流程,提前做好强链联链补链的工作。
与精准扶贫不同,乡村振兴着眼于对乡村发展的全面布局,需要更加系统化的设计理念,转变思路成为必由之路。我建议,要树立全产业链设计思维,统筹推动全域资源、全产业资源、全要素资源集聚,提前做好后续资金、项目、团队、市场等的规划,依托潮州本身的独特禀赋以及千年传承的各类优质资源,打造潮州乡村全产业链,推动潮州乡村高质量发展。
在已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要以公司化、资本化模式整合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建生态化发展联盟。以行业头部企业为主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牌,带动周边区域和上下游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看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应该通过乡村产业振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打造乡村全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让农村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具可持续性。
传统轻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是城乡融合和三产融合的重要节点。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等乡村工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市场化及高质量商品转化进度缓慢,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必须推动传统轻工业再发展,通过现代工厂化组织方式整合第一产业,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将农产品通过加工推向市场,连接物流、售后服务等第三产业,促进乡村三产融合。
潮州陶瓷产业、食品加工业等传统轻工业历史悠久,发展基础扎实,享有“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食品名城”等美誉,城市文化气息浓郁,具备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优质潜力。对此,我认为,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聚焦传统轻工业再发展,让设计与文化创新赋能传统特色农业、文创产业与新型食品工业,激发潮州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活力。
而在镇域经济方面,镇域作为区县与村落的连接点,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镇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集聚程度和特色产业作为支撑,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
基于此,要实现镇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必须激发镇域经济内生动力,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建设和加强集体经济网络状组织体系,鼓励本地工商资金和乡村人才参与乡村产业振兴,激发镇域经济组织活力。要充分梳理土地、生产、生物等要素,不断优化镇域经济资源要素配置,充分挖掘镇域经济内部资源,聚焦镇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工作模式与路径,组建多主体混合所有制产业发展平台,从机制创新的维度联结更大的社会资源,推动实现镇域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潮州传统自然和人文风貌的保护,按照绿色旅游城市的标准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把潮州建设成绿色文化古城。通过畲族村创建潮州菜调味料品种保育特色乡村、依托传统手工艺新制造基地活化浮洋镇的保护与开发、学习景德镇打造三饶镇“饶漂”,推动乡村人才与乡村陶瓷工业基础结合等项目创建,推进潮州全域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样板打造,进一步带动全市的乡村振兴工作。
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潮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应着力构建宜居旅游环境,依托红色资源、特色产业等独特禀赋,针对学生、活力老人、年轻游客等不同受众群体,综合开发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愁旅游等多元化旅游新模式,促进民俗本土化、经营专业化、主题个性化、服务定制化、价格平民化,推动潮州城乡旅游高质量发展。
潮州美食文化丰富,注重清淡养生,以“潮州三宝”为代表的凉果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十分契合当下轻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消费新风尚。必须整合潮州全品类美食,推动潮州特色美食绿色化、品牌化,以预制菜的连接赋能,充分调动潮州餐饮行业协会和知名厨师的力量,共同服务于潮州美食的传播。要通过整合建设产业基地,在基地建设、原料、生产制造等方面建立统一标准,将绿色化、透明化、标准化贯穿于潮州美食生产全过程,促进潮州美食文化与工业、旅游业深度融合,将潮州打造成海内外游客向往的美食旅游目的地。
潮州是“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传统文创品类丰富。要依托传统街道等文化符号打造文创产业园区,推动老字号、非遗集群化发展,形成统一的文化品牌。依托工业设计,推动传统文创产品工业化生产,推动传统文创产品生活化、平民化,延展到日常生活消费场景,打造文创消费旅游新动能,带动潮州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谈到文旅,谈到乡村振兴,谈到绿色设计,首先就要谈到科技、设计、商业、人才、组织和金融创新,还要谈到高质量乡村、城市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远景画像,实现路径、组织和抓手。
中国著名新结构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一起向未来”主题论坛上作了题为“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的主题演讲。林毅夫表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创新必须遵循每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如何让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变成市场主体的自发选择?关键要有两个制度安排: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基于此,我们尝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个定义:“以创新产业服务基础设施新基建为前提,以创新产业科技、绿色科技、数字科技,与设计和商业融合发展为核心,以创新集成社会化设计为方法工具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在高质量发展的定义中,有五个关键词:设计创新、绿色科技、产业科技、产业服务基础设施、数字科技。设计创新:即是设计的进化,从“造物”到“谋事”。设计是一整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机制。社会化产业设计系统即包括环境设计——产业设计——空间设计——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系统生态设计——城乡融合设计——组织设计等。绿色科技:包括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跟以上7大类相关的产业科技叫绿色科技;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处理好碳减排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中释放更多的经济增长空间和就业机会,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绿色设计、绿色科技应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工作。产业科技:国家产业指导目录中各个分类产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化方法。产业服务基础设施:一般由科技成果转化,实验验证,成果孵化,设计、商业、人才、组织、金融创新服务系统组成。数字科技:用数字科技全面实现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全流程、全节点的过程控制,实现给定订单的制造计划全程数字化。
提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我认为,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以及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逻辑也由依靠现有资源禀赋变为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模式。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由自然资源转化为高智慧、高技能的劳动力。美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乔尔·科特金在他的《新地理——数字经济如何重塑美国地貌》一书中说过:“过去是谁靠近港口、公路、铁路或原材料产地等,谁就能获得更快的发展;今天,重要的资产已不再是自然资源,而是获得高技能劳动力——尤其是科学家、工程师及其它主导新经济的专业人士的能力。”过去是“乐业带动安居”,今天则是“安居带动乐业”。在工业文明时代,城市发展的逻辑是“产——人——城——文”;而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逻辑则变成了“城——人——产——文”。过去是哪里有工作,哪里就有人聚集。到了今天,现在的年轻人,是到好生活的地方去找工作。
在我看来,绿色设计就是面向一个国家、城市或企业,利用绿色、生态、可循环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对在地资源、资本、人才、技术、商业与项目开展集成创新,创造减污降碳,降本增效的新价值,推动国家、城市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产业空间规划,资源集聚,项目创建和实现程序的安排。
未来,潮州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要走创新设计之道,以绿色设计带动城市环境、文化、公共服务、产业生态进一步发展,以城市发展吸引人才聚集,带动新产业聚集,发展新的面向未来的文化路子,形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生态循环。
通过绿色设计创新,将创新、绿色发展的理念、技术,系统规划、实施,运营管理应用到城乡自然生态保护、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上,营造更加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和更加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场域,让更多海内外潮汕商人、企业家找到情感价值的共情表达时空;让更多中华文明的优秀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经过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继承和发展,吸引更多亚洲年轻菁英来潮州旅行、旅居和工作。以环境建设影响人,以文化建设熏陶人,吸引更多人才留下来。建构绿色创新发展体系,从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服务、绿色生活、绿色旅游城市(景区)、绿色低碳园区等多维度多层次推动乡村振兴、城乡协同发展,以及新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潮州要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还必须推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跨区域融合、跨市场融合。通过绿色产业设计,使现代农业分工更专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更高效,绿色金融服务更精准,加工技术更高科技,高价值,市场链接更紧密。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最中国美食城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还是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镇镇有非遗,镇镇有不同。要遵从城市——人群——产业——文化的城市发展逻辑,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中,通过创新绿色发展,创造出更多文化产品、精神食粮,满足更多不同群体的情感需求,打造更加迷人的城市名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归潮州。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李灿霞 林宗楷 实习生 郑仲宇
摄 影:本报记者 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