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彩云里的白帝城

发布时间:2023-05-12 10:11:35 来源:潮州信息网

白帝城山门

说起白帝城,人们马上会想起李白。一首诗,为一座城千古留名,或许,不是唯一,但一定是影响最大的。

白帝城里有白帝庙,在游轮上,有团友问白帝城的白帝庙是纪念谁?有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李白。白是李白,因为李白的诗至高无上,所以尊称之为帝。”他说得头头是道,旁人听后会心一笑。但我想,对白帝庙的误解,可能不止他一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帝城已有了白帝庙。庙宇是后人为做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前人所建,这位团友可能想到李白为白帝城做出那么大的贡献,由此望文生义错将白帝庙当成“李白庙”。

在李白写这首《早发白帝城》诗之前白帝城就很有名了,这主要是因为蜀汉先主刘备是在这里托孤的,蜀汉的政权也是因为白帝城这一天险才又延续了几十年。

白帝城,位于奉节县长江瞿塘峡口的北岸,扼东巴门户,控西楚之地,其势险天下,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兵临赤甲,在此筑城,自号白帝,始为白帝城。为纪念公孙述,当地百姓便在白帝城中建白帝庙。这就是白帝庙的由来。

不过,对白帝庙的误读,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李白为白帝城所做的“广告”的深入人心,取得巨大的成功。从诗中,我们是否可理解,白帝城是李白的一个福地,因为他在这里“遇赦”!此时,从江上往高处看白帝城,诗人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将诗写得流丽飘逸,又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成了他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快诗。

白帝城原名叫紫阳,但现在它并不是一座城,只是一座山的名称,叫白帝山,是一个村的名字,叫白帝村。白帝城的地不广,山也不高,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进入白帝城的通道是一座桥,叫“白帝城风雨廊桥”,取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这也是进入白帝城的陆路唯一通道。早先没有桥,是一条泥土路弯曲而进入,它三面环长江水,是一个半岛,三峡工程完成后,水位抬高,高峡平湖托起白帝古城,半岛成了全岛。游览白帝城实际就是游览白帝山或者说白帝岛。

白帝城处于奉节县瞿塘峡入口处,其形胜古今,自然是饱览长江三峡险峻之美的起点。第五套10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就是取之这里峡口。来到这里的人都希望在这里取景拍照,但最佳位置自然已被固定,说是拍照免费,但一张8寸相片冲洗好之后要收取20元。即使如此,排队拍照的游客人挨人,人挤人,水涉不通,取照片时同样也是摩肩接踵,乐此不疲。是啊,就我们在船上暂时组合的团队,有来自辽宁的,有来自四川的,有来自广东的,少的几百公里,远的近两千公里,也都纷纷去拍照,这是来到白帝城的最好纪念。我也未免俗,拍了一张,被收取20元,拍得并不好,只好自嘲自己长得丑。

风雨廊桥300多米长,7米宽,与传统的风雨廊桥有所不同,传统风雨廊桥是将桥面上全部都遮盖了,顾名思义,人在桥上能避风遮雨。这白帝城风雨廊桥是由两头两座风雨长廊、中间在桥上等距离地分布了3座桥中亭阁组合而成的,廊桥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格调更增添了白帝城的风韵,每条柱上雕刻有历代文人骚客吟诵白帝城的诗词。假如有时间,在这桥上默念诗词,眺望长江,在徐徐微风里与白帝城邂逅一场千年的穿越梦,那也是一种诗意。

过了风雨廊桥便要登上约400级石阶梯,爬完阶梯,正喘着粗气,抬头一看,一亭式山门突兀眼前,上书“白帝城”三字,两边有联曰“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上阶梯如果体力不支,可以坐轿,当地叫“抬滑竿”,当然收费也不便宜,每人次120元,但爬上这么多级阶梯,那些轿夫也确实艰辛,当轿夫一般的都是年纪比较轻的,但我注意到有一些轿夫年轻也不小了,但仍在做轿夫工作,在陡坡路段,他们只能一步一步喘着粗气而上。在白帝城另一方位,还有一个石砌方形山门,联曰“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这是取之清诗人傅作辑写的《白帝城》中的诗句。

走过了山门,再往前走不远就是白帝庙。白帝庙早先是为纪念公孙述而建。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某种意义上说,公孙述使这里变成白龙帝王之城,又使之变成一座山,再而变成一座庙。

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兴兵伐吴,被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退守白帝城。公元223年,刘备临终之际,将国事、家事一并托付于诸葛亮,成就了明君良臣千古佳话。所以,在明代中期,白帝庙改祀蜀汉君臣,今天我们见到的格局就是那时留传下来的,这让人感到了“白帝庙内无白帝,白帝庙祭祀刘先帝”的庙名与祭祀对象不一致的奇特格局。

庙内现存的明良殿、托孤堂、武侯祠、观星亭、东西碑林等的建筑是明清建筑,人物塑像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是明代塑像。庙里主殿明良殿系庙内主要建筑,殿内供奉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彩色塑像。托孤堂展现刘备与东吴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之时,将诸葛亮召到白帝城,临终前向丞相诸葛亮托孤情景,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使人完全沉浸在一千年前的那巨焰烛空的血战之中,那悲壮的一幕,让后人在心底荡出几多感慨。但它更展现流传的应是三国历史上“千秋垂范”的文化精神。

武侯祠是祭祀诸葛亮的,刘备把得到诸葛亮的辅佐称为“鱼之有水”,所以有蜀先主庙则旁边必有武侯祠。白帝庙中明良殿的西侧为武侯祠,正中供奉武乡侯诸葛亮雕像,两侧有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塑像和诸葛亮之孙诸葛尚塑像。现在,在风雨廊桥入口处,还建了一个面积约7000㎡的忠义广场。用青铜铸造的高5米诸葛亮雕像,迎风挺立,衣襟飘拂,十分引人注目。雕像背后是前、后出师表内容的石刻。这充分展现了诸葛亮忠贞、智慧、丰富、多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行走在白帝城中,虽然城早已毁于战火,但一些城墙的遗迹仍可见。2005年9月,发掘出的三国至唐代的白帝城城墙和城池,有5000多平方米。石灰涂抹的城墙随山势起伏,让今人透过历史的时空,触摸到曾经的繁荣和强大。它概括了白帝城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从对岸江边看白帝山,微雾飘忽时候,半山雾霭半山绿,犹抱琵琶半遮脸;早晨朝霞,彩云缭绕,半山绯红半山蓝,几分妖娆;夕阳西下,如美人出浴,半山江水半山羞,几分妩媚;阳光明媚之时,犹如一颗硕大绿宝石,镶嵌在江中,微露的碧瓦飞甍,重楼叠宇与隐约的古老石梯与曲折栈道,引人入胜,无限遐思!

写白帝城的诗人,不仅有“诗仙”李白,还有“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等众多诗人,他们都留下大量与之有关的诗篇。导游说:“杜甫在此寓居的时候,写诗462首,达一生创作之巅。”他的被后人号称天下第一律诗《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其中之一,其诗借景抒情,山峦无边无际的树木在秋风中,树叶纷纷飘落,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看不到远方的尽头:倾诉了诗人漂泊孤独、忧国忧民又不失鸿鹄之志的真实感情;上面说的白帝城山门对联“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就是出自杜甫的《夔州十绝句》。白帝城中建有杜甫亭,还有他的塑像。

在白帝城竹枝园,有《陋室铭》作者刘禹锡的塑像,游客对一代诗豪的文学成就表现出由衷的赞叹和敬意。他在夔州当刺史时,把民间流行的一种民歌变成一种文人的诗体——《竹枝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一首惊艳千年的代表作,号称为天下第一情诗。在这里,每天有主题为《竹枝情缘》的演出,主要就是刘禹锡的吟咏乡土风情的巴渝民歌“竹枝词”……

那么,最早吟咏白帝城的唐诗是谁呢?他是来自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公元679年,陈子昂初次出蜀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经过夔州时,写下一首《白帝城怀古》,其中的“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写出了白帝城周围地区的奇险壮丽景色。

因为有着这么多的诗人,有意无意之中为白帝城吟诗作对,于是,白帝城有了一个雅称,叫“诗城”,这是恰如其分的。

一首首千古名诗,使白帝城更加声名远扬。在风雨廊桥下面江边,有一个水上舞台,可以容纳一千多位观众,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归来三峡》大型诗词文化实景演出就在这里进行。内容主要以夔门、瞿塘峡、白帝城为背景,以中华诗词为主线和根基,选取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10首诗词,每首诗词为一个篇章,通过运用声、光、电等高新技术呈现方式,让观众在如幻如梦的唯美意景,在诗城的盛宴之中领略长江三峡壮美的自然景观与中华诗词的意蕴之美。

山上,立有“《中国诗词大会》文化名胜 特别呈现。瞿塘峡白帝城”的石碑。

陆利平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