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30 09:44:20 来源:潮州信息网
侍御坊 郑鹏 作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侍御坊,在大街。为进士、苑马寺卿成子学建。”
成子学,字怀远,号井居,一号惟道,明弘治十七年(1504)五月十八日生于海阳(今潮安龙湖寨)。兄弟四人,行四。少时清高,“予少时负豪侠气,睥睨宇宙,玩弄古今。每评品人物高下,必歆羡瑰玮卓荦之士,与之出入,徐考其诗文,以证论议得失。”(《序紫峰文集》)
嘉靖十六年(1537)以治《易经》中广东乡试第十一名,二十三年成进士,二十五年授江西峡江知县。他“其人魁岸缜密(谨慎周密),善断而裕于才。”(罗洪先《赠成峡江序》)质直廉平,务以德化民。峡江原有很多苛捐杂税,他予以裁减革除。地方上有不少无主荒田,乡里吏员借此勒索图利,影响极坏,他及时请求上司均摊所有税收,而不偏袒任何一方。二十七年城圯于水,重予修复。二十八年十一月,擢江西道监察御史。邑民为立“公思亭”,并勒记于石。三十四年,适以江西佥事分巡湖西道,见峡江县儒学年久失修,又捐资修复之。虽离任多年,至清康熙年间,知县佟国才在所修的《峡江县志·秩官》尚言“比予署峡,百姓率依依然,若赤子念慈母不置也。”
任御史期间,于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他与都给事中俞鸾等以考选军政拾遗,上疏劾宣城伯卫錞、遂安伯陈鏸、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同知李寰、指挥佥事魏颐等不称职。兵部答复錞、鏸宜致仕,寰、颐宜闲住。诏可。三十二年十二月,因疏通运漕粮的河道完工有功,得赏银十两、一表里(衣料)。此外,主持修建泗州城(今属安徽泗县)香花门水关石闸、书笔门波口石堤。
三十二年八月,转江西按察司佥事,分部湖西。三十五年,迁湖广右参议,分守下荆南道。(下任为同乡刘子兴。)晋山东按察司副使,整饬临清兵备。四十二年,转广西。以才望卓著升补苑马寺卿,累官太仆寺卿(从三品)。卒崇祀潮州乡贤祠。
曾从游薛中离先生于中离山,“得良知宗旨。又与王阳明学派的重要继承者和开拓者吉水罗洪先往复寓书,阐明理学。”(光绪《海阳县志》)检《罗洪先集》,卷七就有嘉靖三十二、三十四年《答成井居》二通。罗氏言其“手谕夜气一章,条示明切,尤见别后案牍中学问益密,此非有所致力,未易及也。敬服敬服!”与阳明学派另一重要人物聂豹亦关系密切,常有邮简往来。《双江集》卷九有《答成井居》。
侍御坊在今市区太平路三家巷口南畔。坊字两面同。
侍御: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唐·李白有《赠韦侍御黄裳》诗,清·王琦注引《因话录》:“御史台三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众呼为端公;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众呼为侍御;三曰察院,其僚曰监察御忠,众呼亦曰侍御。”后世因沿袭此称御史。成子学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至三十二年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时,曾奉使清理两淮盐政。《明史·职官四》记载:“都转运使掌盐监之事”,“奉巡盐御史或盐法道臣之政令”。
柴米油盐是家家每天必需品。历史上盐都是官卖,派官管理盐的生产与贩卖,征收盐税,是国家重要财政收入。明清以来,在重要生产食盐的地方,由皇帝亲派监察御史巡视这些地方的盐务。生产、贩运等等都归他全权管理,均设有庞大的办事机构。古称“煮海之利,重于东南,两淮为最”。所谓两淮,指淮河入海口南北两大海盐区,机构设于扬州。向有“天下盐利淮为大”之说,盐税是几占全国税收总额的十分之一。可见这个衙门的财富之多,扬州亦成了历史上最繁华的城市。清·欧阳兆熊等《水窗春呓》说:“盐政盛时,盐政一年数十万,运司亦一二十万……各省作宦,无两淮之优裕者。”至清代,两淮盐税占全国总税入的四分之一左右。
明朝御史之权特重。巡按御史官止七品,与县令相同。但巡按“代天巡方”,小事处决,大事奏裁,督抚亦不能不买账。其威风只看戏剧“三堂会审”的王金龙,便可想象。这也许是潮州很多文臣武将坊以曾任御史为荣,并作为坊名的一个原因吧。御史惟一重要责任,即是言责。发言要不避权贵,要犯颜直谏,当然需要勇气的。而这些特性,是与年龄的增长成反比例的。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柏台森森,铁面白发,以为御史都应该是老年,实在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明代新进士授巡按御史为常事,血气方刚,方能无所畏惧。且是地位显贵、职司重要的政务,正如明·褚鈇《兰台法鉴序》所云:“御史自古称清要雄俊”,“入则耳目九重,出则澄清四海,天下事无不当问,无不得言。”明代潮州名臣翁万达于嘉靖三十一年《与成井居书》有言:“报命在朝,屹于台端为御史第一人,足我鄙人闻听矣。”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五十三记载成子学“任御史,有风裁(刚正不阿的品格)。”大名士王世贞在《送州幕成君迁乌蒙郡幕序》有“嘉靖中,余以比部郎决江北狱,识御史海阳成公于淮阴,其人明信廉厚,君子也。”君子:指才德出众的人。可作坊名之注解。
坊建于明嘉靖年间。四柱三门四楼石坊。明间下枋下两侧有雀替石构件,上枋承托石屋顶,屋面正脊中间为二短柱承托一小石屋盖,下中央为一石直肚,上镌刻“圣旨”二字。次间下枋之上各为一双面镂空石雕构件。
坊拆卸于1950年。2009年按原貌重建于太平路水平路口北侧,下枋镌“甲辰科进士成子学”。
坊额重书者杨炳延(1948—— ),笔名秉延,字三禾,河北新河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人事司司长,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有《杨炳延书法作品选》《中国美术馆与书法》《杨炳延书作》。
陈贤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