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非物质遗产

秀美之城|潮州:深化非遗传承推动文旅融合

发布时间:2023-06-12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文旅资源,积极探索“非遗+保护+创意”路子,将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全过程,把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价值,非遗的保护传承不断出现新载体新形式,带动古城文旅持续“火出圈”。

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康惠芳在古城设立大师工作室,日常除了向游客展示潮绣技艺,传播潮州文化,还培养潮绣非遗传承人。

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康惠芳我做潮绣六十多年了,这门手艺只是自己会也没用的,也需要有人学习传承的,现在工作室这边有十几个人在学习刺绣,其中有两个学生已经评上职称。游客来这边可以看,也可以体验,大家都说很漂亮。

在我市,非遗传承人除了做好传帮带之外,还注重非遗的活化利用。在牌坊街上一家潮绣工作室,刺绣文创商品琳琅,深受游客的青睐。店主是一名90后的男青年,他的母亲是潮州抽纱刺绣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祝书琴。

祝书琴刺绣工作室负责人 张哲翰:我奶奶还有我的父母以前都在从事抽纱这个行业,我从小耳濡目染,对抽纱一直都比较熟悉的,也有一份情结所在。为了让年轻人能更好地去接触到非遗,我就设计了这些偏年轻化的产品,例如这些帆布袋,还有这些胸针,还有一些抽纱耳环,这些都是非常受年轻游客的欢迎。

福建游客:今天我买了这个团扇,第一眼被潮绣给吸引了,主要今年是兔年,小朋友也喜欢兔子,就买回去给她当纪念品。

潮州刺绣三大技艺潮绣、抽纱、珠绣,皆为国家级非遗。其中,潮州抽纱由于工艺难度大,学习门槛高,传承人青黄不接,技艺濒临失传。几年前,张哲翰放弃了广州的高薪工作,回乡接手母亲祝书琴的潮绣事业,为非遗带来年轻活力。

祝书琴刺绣工作室负责人 张哲翰:帮助我母亲去把这项非遗技艺给传承下去。在这个过程我一直在寻找潮州抽纱在当代的市场,只有让抽纱符合当代的审美,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够去拓宽市场,让潮州非遗得到真正的传承。

非遗在创新中不断焕发活力,而非遗展演则让更多人认识、喜欢上璀璨多彩的潮州优秀文化。广济桥上,潮绣、手拉壶潮州木雕等非遗匠人正向游客展示精湛技艺。这样的非遗活态展演,让市民游客真切感受到了潮州非遗的魅力和“桥市”的独特文化。

浙江游客:来到这里认识了潮绣、抽纱,作品太漂亮了,感受到了潮州的文化味。

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 钟敏:广济桥上,非遗展示已成为常态化开展的潮文化活动。我们在桥上专门开辟非遗展示区,设置陶瓷、麦秆画、潮绣、木雕、手拉壶和综合等6个展室,常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此展示非遗技艺,向游客再现“桥市”独特文化,展现古桥多彩魅力。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 苏怀杰:我们依托广济桥广济门城楼许驸马府海阳县儒学宫等文物景点作为我们非遗的展示点,广济桥广济门城楼的非遗展示活化利用方案分别在2021、2022年被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列为活化利用的先进案例。

目前,潮州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9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近年来,我市积极做好非遗“整体性保护”工作,探索非遗与潮流文化、现代美学充分碰撞,保护传承不断涌现出新载体。其中,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等一系列“非遗+”措施成效明显。依托文保单位开展非遗项目展示展览、举办非遗集市等活动,不断促进文旅融合,助力地方经济增长。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 苏怀杰:要让非遗活下去、传下去,我们特别要做好如何吸引年轻人,我们“五一”期间在牌坊街南段、北段举行非遗集市,做一些新的文创产品的创作,给市民游客带来好的文化大餐。

此外,我市还加大挖潜保护力度,全面盘活文旅资源,推进“博物馆之城”创建、后续管理等工作,目前全市纳入“博物馆之城”体系的展馆有80家,涵盖展览馆、非遗馆、古建筑类、名人故居等,馆内举办的各类文旅活动,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打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薪火相传中创造了经济价值,不断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

关于非物质遗产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