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民生关注

将学习贯彻融入社科研究等工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潮州贡献

发布时间:2023-06-22 09:29:06 来源:潮州信息网

全市社科理论界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潮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燕芳) 6月21日,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潮州日报社联合召开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会上,我市社科理论界专家结合各自专业和工作实践,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畅谈心得体会,为进一步做好学习宣传,深化研究阐释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会议要求,全市社科理论界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历史机遇,担负时代使命,深入学习宣传,深化研究阐释,将学习贯彻融入社科研究、理论创新、文化传承创新、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等工作,努力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潮州贡献。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两个结合”这一必由之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坚决推进文化传承发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要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全面做好学习贯彻、推进学理阐释、加强宣传普及,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推出一批有分量有特色的社科研究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以积极姿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加强潮州文化研究传播,聚焦潮州文化源流探析,坚持跳出潮州研究潮州文化,深度挖掘潮州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支脉的丰富内涵,以文化大传播推动大发展,在打造潮州文化研究新高地上努力彰显优势,创新性创造性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市委党校副校长、二级调研员陈建宣

“两个结合”的提出是高度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高度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这实际上为我们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提供重要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的基础正是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的文化自信。

有了高度文化自信才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沃土上落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来自信心,而信心则来自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重温早年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经典作品,就能真切地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文化自信。

有了高度文化自信才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展。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高扬着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并把这面旗帜牢牢插在中华文明这片沃土上。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不断深化的实践历程。

有了高度文化自信才有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根深叶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全新的视野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基,彰显为人类谋和平发展的中国智慧,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看,“两个结合”的提出,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市文联主席、一级调研员程小宏

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传承潮州文化根脉,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明确坐标方向,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潮州文化则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缩影。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潮州文化的繁荣发展,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是我们这一代文联人的新使命。我们要以艺术的独特方式回应时代之变、人民之呼,进一步丰富载体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开展《追梦人——创业者之歌》、《红色潮州》文化丛书等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创作,凝聚人民精神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潮州故事。

赓续文化基因,努力为潮州文化探源溯流。潮州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开展潮州文化探源溯流,充分发掘其中蕴藏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萃取思想精华,把历史文脉传承下去,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行动,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文化功德。接下来,我们将承担和支持《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广东卷》潮州歌册、歌谣等各卷的编纂工作,开展潮州文化主题的系统梳理与阐释,全方位为潮州文化探源溯流,力争使“浓得化不开”的潮州文化成为潮州人共同行动和文化认同。

激发创新活力,构筑新的文化高地。我们主动作为,多方争取支持,变不可能为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补齐文化短板,建成粤东地区首个公益性美术馆,开馆三年来,已举办多场高品位展览56场,成为潮州一张亮丽文化名片。接下来,我们还将举办《剧透——潮剧题材艺术特展》,梳理潮剧发展脉络,全面展示其文化、知识与艺术功能,呈现中华传统戏曲与民间工艺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作用,该项目策展方案已入选全国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更有质量的展览和艺术活动,向观众讲好潮州故事,以创新创造激活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赓续中华文脉,为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韩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刘莉:

承担文化新使命 用时代新文化培育时代新人

青年强则国家强。文化的建设发展与青年的培养成长内在相洽、紧密相连,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的力量和支撑。因此,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努力实践,奋发有为,用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教育者必须承担的文化新使命。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在自己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认识的前提下,更要积极推进时代新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涵养时代新人,这既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也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宝贵养料,对提高思政教学质量,提升思政吸引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热爱文化、学习文化、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使广大青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副院长、教授林朝虹

守正创新 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潮汕民系方言文化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潮剧、潮州歌册、潮州歌谣、谚语、传说、故事等等。这些方言文化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较高的文化价值,陆续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名录。

那么,如何使“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从而实施抢救性保护? 守正创新是根本遵循。这些年,我们建构方言文化多模态传承体系和四位一体的传播路径,就是在坚持守正创新。

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的方言歌谣文本整理与音频资料的建设,参加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点调查以及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编纂,在高校开展潮州歌谣非遗项目培养计划,是我们在方言式微、方言文学艺术濒危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下努力坚持的“守正”。

然而守正不是守旧,借助美术、音乐、动漫画等艺术形式,跨界发展,协同创新,多模态传承,为传统的古老文化注入现代的时尚元素,是我们对方言文化进行活态保护的思考与实践。多模态方言文化可以有效拉近与现代年轻人之间的距离,让年轻一代在各种模态的交融中接受、认同甚至去传承自己民系方言文化。我们做好潮文化进校园工作,《潮汕文化读本》创新性地引入童谣、故事、古诗等文体,以方言文化推动乡土文化。我们研发的方言童谣绘本,作为广东省委宣传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目前已发行7万多册。

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博士欧俊勇:

守护潮州文化根脉 推动潮州高质量发展

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们历史学者看来,可以清晰地发现这篇讲话充满着厚重的“历史感”,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精华。

作为区域文化研究者,必须肩负历史使命,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潮州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持之以恒保护整理潮州典籍。潮州历史典籍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有必要加强潮州历代历史典籍版本的收集、分级、分类,并进行保护,把潮州典籍保护整理打造成为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工程。

着力推进潮州文化研究工作。团结凝聚更多历史研究者从不同学科对潮州文化进行研究,不断催生标志性成果,为潮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文化的智慧和力量。

加快推动潮州文化转化发展。充满现实关怀来看待潮州文化,保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发展,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进而打造具有潮州气度的学术风格。

市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黄威:

培养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引导更多年轻人带着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文化复兴为己任,让校园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热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以传承项目为主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工作坊,加强以传承项目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并利用基地建设丰富的师资和课程资源,辐射带动当地中小学校和社区,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好传承。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资源无比丰厚,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应用新技术。创造性使用短视频、全息投影、VR等新技术、新传播形式,为年轻人营造高沉浸感、高互动性的学习体验环境,让古人古籍“活”起来、让文物文学“动”起来。

创制新场景。善于创制、运用新场景来吸引和浸润年轻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嵌入其中。

注入新内涵。依托区域文化优势,建设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融合文化、商业和旅游,助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潮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吴淑贤:

赓续历史文脉 讲好潮州故事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编修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是鉴古知今、启迪未来的重要窗口。

不断彰显存史作用。依法治志,夯实修志、编鉴、写史基础主业,努力打造一批精品佳作,做好《潮州古城志》《十相留声资料汇编》等书籍的编写工作,为传承优秀文化、延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发挥积极作用。

提升资政辅治能力。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使命任务,夯实开发利用应用主业,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名城保护、文旅融合、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开展“多彩乡村”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方志力量服务大局。

做好育人服务。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拓展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继续推进方志驿站建设,搭建新媒体宣传平台,新推出“方志潮州”公众号,更好地弘扬方志文化,传承古郡文脉,展示潮州风貌,讲述潮州故事,让厚重志书中的文字活起来,汇聚推进潮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春:

推动我市社科普及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饶学”精神和潮州文化为立足点,扎实开展基层社科普及工作,不断提炼工作亮点,推动我市社科普及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优化社科普及资源为目的抓好藏品管理。饶宗颐学术馆作为海内外收藏饶宗颐先生手稿、著作、用品、书画作品等物件的重要场馆,要科学做好藏品管理,将“饶学”相关的文物藏品保护好,为社科普及工作的开展提供实物基础。

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社科宣传。多挖掘“饶学”背后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博大精深的“饶学”讲述出来,让公众更加容易了解饶宗颐先生的学术、艺术成就,开启学习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之门。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社科宣传。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文化展览、文化讲座、文化沙龙等形式开展“饶学”和潮州文化宣传,营造浓厚的社科普及氛围。

以“饶学”为根本立足点强化社科研究力量。鼓励更多人参与“饶学”研究,为开展通俗化宣传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关于民生关注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