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趣谈蕹菜

发布时间:2023-06-24 09:25:49 来源:潮州信息网

周建苗

“席间一试青龙味,半觉醒来嘴犹香”,一位诗人品尝蕹菜后,留下此赞赏诗句,把蕹菜美喻为“青龙”。蕹菜,又称空心菜、通菜蓊、蓊菜、无心菜、竹叶菜、通心菜、空筒菜、藤藤菜等,以鲜、绿、脆、嫩著称,为人们餐桌上日常蔬菜。

蕹菜是全国种植广泛的蔬菜之一,因易种植、产量高,深受人们的喜爱。北魏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曰:“蕹菜,俗呼作甕。”这是对蕹菜的最早记载。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记载:“甕菜本生东夷,人用甕载其种归,放以为多。”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蕹菜》记载:“蕹与壅同。此菜唯以壅成,故谓之蕹。”时珍曰:“蕹菜性宜湿地,畏霜雪,九月藏入土窖中,三四月取出,茎以粪土,即节节升芽,一本可成畦地也。干柔如蔓,中空,叶似菠稜,水陆皆可滋生。”这是对蕹菜的较全注解。

明代刘崧写的《东园课瓜菜十绝》中“瓮菜抽青玉,葱根结水晶。此物江南有,沙场种不成。”瓮菜即蕹菜,也指出沙地是较难种植的。明代金堡《满江红·无豆》中的“蕹菜老,穷充措”,词中说的是蕹菜老了,勉强能够充饥安排。在清代,《道光江北厅志·食货》载:“甕菜,出东夷,有水旱两种。”《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卷十九物产》载:“蕹菜,通考蕹与壅同,今读如甕,音讹也,汁可解野葛毒。”《光绪永川县志·物产》载:“蕹菜,即甕菜,长蔓、中空,似菠菜,开粉白花如牵牛状。可旱可水,食随荤素,如产海外,洋人舶上甕藏移入中土,故取蕹菜为名,永间种之。”汪灏《广群芳谱》云:“蕹宜湿地,畏霜雪,九月藏土窖中,三四月取出壅以粪土节,节生芽,一本可作畦。”其“节节升芽,一本可成畦地”,可看出蕹菜的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清代屈大均对菜有着较深的情怀,写蕹菜的诗词有几首。他写《买陂塘》中的“浮田更种南园蕹,青与翠萍相接。教弄楫。须小摘,田田未碍荷钱叠”,写出了蕹菜的翠绿,“须小摘”、“田田”形容生动,田园气息浓厚。他写《园菜》中的“空心多越蕹,大叶更胡葱”,说是空心菜多出在越国,即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方。他写《西园》中的“摘莲当五月,莲外蕹田浮”,说的是五月摘莲,莲外的地方种的蕹菜生长茂盛,随水波浮动着。他写《菜》中的“胡葱大叶穿沙早,越蕹长茎出水秋”,指出越国蕹菜长茎出水,已是收获的时节了。清代陈宝琛《爱苍倡脩宛在堂诗龛见寄二律赋和》中的“菱蕹弥望损湖光,谁更荒龛讯办香”,其茂密的菱叶蕹菜,远望着一片翠绿,都遮盖湖面的碧水了。

“碧蕹芳塘泊画船。酒楼同赴看花筵”,蕹菜与蒜头爆炒,盎青、翠绿、喷香,很是美味,也是人们餐桌日常美味。潮汕地区,人们喜欢用普宁豆酱炒空心菜,吃着更为鲜甜,和着番薯粥一同吃,味道更为难忘。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