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8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活着的古中国”“中原文化的典橱”“工艺美术的极繁主义美学”……清华大学学子与古城潮州的相遇,究竟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枫溪实践点揭牌仪式在枫溪区山边村举行,这是清华大学在广东省设立的两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践点之一,也是清华大学在潮汕地区设置的首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践点。
以清华大学为主体,包含中央美院、中央财经、同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16名本硕博学生,将组成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广东潮州支队,依托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践点开展为期两周的主题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资源。
“引八方”聚力量 服务乡村振兴
2018年,清华大学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体工作站点,探索青年学生在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服务乡村振兴。成立五年来,清华大学在全国21个省市区建立32个工作站,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新平台。“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在全国高校中首创了一种青年学生依托固定站点、开展主题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型模式,具有公益性、开放性、长效性的显著特点。工作站为广大青年学子长期投身乡村振兴提供了稳定支持,为地方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资源,为凝聚多方力量打造了创新样板。
据枫溪区农业农村局综合股股长郑金英介绍,近年来枫溪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智动力”,通过主动争取、积极对接,向清华大学提交乡村振兴工作站考察实践申请,于4月份被清华大学定为广东省两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践点之一,这是清华大学在潮汕地区设置的首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践点。
“沾泥土”接地气 实践内容丰富多彩
炎炎夏日,枫溪区山边村迎来了一批年轻的“学霸”。他们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同济等全国多所知名学府,其中,不乏研究生、博士生。这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广东潮州支队,未来两周将在潮州乡村大地上,围绕 “党建引领、头雁带飞、乡贤助力、共建共治共享和美乡村”等调研主题,进行陶瓷产业创新研究、古村落提升初步规划设计、进校园与学生交流、民间非遗传承体验等活动。
为配合做好实践工作,枫溪区招募当地志愿者,营造多方合作的良好氛围。山边村村委会也做好清瓷小筑周边道路硬底化、环境提升、日常生活保障等前期筹备工作,也将在后续中为实践队提供其所需支持。郑金英表示,该区还向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发出邀请函,希望通过邀约互访、考察慰问、深入沟通的方式,加强政校合作,力争枫溪区实践点早日提升为实践基地,不断孵化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激发其社会辐射效应,提升辖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影响力。
“尝特色”居古城 实践信心满满
“小料丰富,口感清爽!”在清瓷小筑,队员们捧着一碗潮州甜汤细细品尝,发出连连赞叹。“这是潮汕地区‘吃甜’的习俗。甜汤里不仅有潮州特色小吃鸭母捻,还有一种小料叫‘清心丸’,意味着吃完‘开心’。”山边村村委会有关工作人员笑着介绍道。
为强化工作站队员与乡村社会生活、人文历史、产业经济的互动,营造浓郁的潮汕风情场景,枫溪区有关部门山边村村委会经多次沟通,争取到山边村一处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潮汕民居“下山虎”,作为队员们的住宿办公地点。
在山边村乡贤谢增贵出资出力下,历时1个多月,该处民居以修旧如旧的风格进行修缮装修,改造成集会议、办公、饮食、住宿、公共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站点与社会实践基地。因此次清华大学与潮州枫溪结缘,陶瓷又为当地特色产业,故起名“清瓷小筑”,还特意邀请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学者陈平原为其题匾,增添人文风景。
“作为山边村的一份子,能够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援家乡的建设与振兴,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采访中谢增贵表示,希望这座民居不仅能为队员们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更是能在未来成为兼具潮汕建筑特色与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功能的交流载体。
“在行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沟通交流、预调研工作,深深感动于枫溪全体干部及群众对我们实践筹备工作的热情。”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广东潮州支队队长林心雨说,一到达“清瓷小筑”,美丽的院子、美味的佳肴、美好的人们就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种热切的氛围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枫溪当地与乡村振兴支队队员们‘双向奔赴’的情谊。凭借这样密切的合作和相互学习,我对支队的正式实践有着极大的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出对当地有价值、对自己有提升的实践成果,给工作站和枫溪在乡村振兴上的合作开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