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5 19:59:01 来源:潮州信息网
今年来,饶平县汫洲镇探索温棚水产养殖,推动传统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电商新业态,全力延伸产业链,推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汫洲镇
8月24日新闻视频
在汫洲镇东灶村现代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工人正在扩建温棚养殖池,近期将投放一批虾苗,进入下一造的南美白对虾养殖。
养殖技术员 吴典通:现在有50亩池塘,扩建20亩,到时放500多万尾虾苗,在农历七月十五前后投入生产。
传统对虾养殖以普通池塘露天养殖为主,受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收益较低。在汫洲镇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多方努力下,东灶村积极探索温室大棚养殖对虾模式,建立养殖示范基地。
汫洲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 刘粤:我们这个示范基地是“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先投入财政支持,把这个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起来,跟村民土地流转后,租给这个公司,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然后从今年开始每年要交20万元的基础租金给村集体作为收入,如果经营得好的话,纯利润的5%可以作为上浮租金,壮大村集体的经济。
温棚养虾通过对池塘的养殖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对水质、水温、病菌进行科学监测和调控,减少虾苗死亡率,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四季供应均衡上市。今年前两造喜获丰收,收益70多万元。
养殖技术员 吴典通:传统养殖一年亩产500斤至800斤,改造成中高密度池养殖,每造虾3个月,一年可养殖2.5至3造。今年到目前生产了2造虾,每亩的产量是1800斤至1900斤。
汫洲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 刘粤:吸引了周边的养殖户来参观,他们觉得这个模式可以,有一些有合作的意向,有几户有签约。扩大规模之后有用工需求,农户也可以到公司来协助投喂、管理。
传统养殖精细化管理,水产品加工转型升级。今年来,汫洲镇在中央厨房预制菜等现代化产业上发力,提升水产品附加值,全力延伸产业链。这家公司的预制菜展示柜里,潮味佛跳墙、蒜香巴浪鱼、金汤花胶、红烧深海鱼皮、酱爆鱿鱼等预制菜产品丰富,选择多样化。
广东海润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李少宇:我们从2020年开始就有往预制菜这方面去做,主要的产品鲍鱼、花胶、海参这些比较高端的海产品为基础去创作我们的预制菜,另外依托我们饶平本地丰富的海产,饶平是“中国海鮸之乡”,我们做的海鮸鱼排也比较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从研发到仓储、销售、运输一体化,这些预制菜产品上市后,销往全国各地,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广东海润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李少宇:比如说要做一桌潮州菜,但没有这么好的厨艺去做出来,现在我们海润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是“一桌潮州菜”的理念,我们的预制菜是可以帮消费者去实现的。根据我们不同的产品,收到预制菜之后,只要在家里加热15分钟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去品尝。
电商方面,汫洲镇积极推进“一镇一园、一村一站”的建设,加大电商产业扶持力度,以电商新业态拉动城乡经济新增长。刘俊彬从事电商已有三四年时间,在网络上做起生腌海鲜的生意,销路还不错。
电商负责人 刘俊彬:生腌主要是蚝、蛴、蟹等。人家下单,现做,做后就发货,正常冷链48小时内就能到,客户收到即刻就可以吃。一个月大概几百单,当季的海鲜价格会浮动,正常一瓶35至40元,高端的海鲜有的就100多元。
海洋资源丰富,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日趋完善,助力汫洲镇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致富路径。
汫洲镇副镇长 黄松青:我镇将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行近海网箱养殖“去木换塑”改造更新,继续推广好陆基中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全面推动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进中央厨房预制菜等现代化产业发展;加大电商产业扶持力度,规范发展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有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来源: 潮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