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民生关注

解读潮式建筑之美为保育活化“把脉开方”

发布时间:2023-09-01 09:39:04 来源:潮州信息网

8月28日, 2023年潮州文化大学堂“品‘潮’寻踪”系列活动在韩山师范学院伟南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幕。首期活动以“潮式建筑之美与未来”为题,邀请国内资深专家学者,系统深入挖掘潮式建筑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建筑精髓,并为潮式建筑保育活化“把脉开方”,探讨在新时代城市发展中潮式建筑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

2023年潮州文化大学堂“品‘潮’寻踪”系列活动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日报社承办,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邀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著名专家教授、文化学者溯源而上、抽丝剥茧,讲述潮州文化的传承、创新、融合与演进,讲好潮州文化这一中华文化重要支脉的丰富内涵,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着力提升潮州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打造中华文化传承高地。

2023年潮州文化大学堂“品‘潮’寻踪”首期活动开讲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李哲扬博士:

健全科学系统古建筑保育活化方案

李哲扬

在潮州古城的保护建设中,建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处理好个人、公众和政府之间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寻找最优方案, 健全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古建筑、古民宅保育活化方案。

天王殿为开元寺中轴线上的主体殿堂(天王殿又名“仪门”),其始建年代应与开元寺之始建同时。开元寺天王殿对于研究潮州古建筑,乃至中国古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潮州开元寺历史悠久,传说创于隋唐,但隋代建寺之说,并未见明确于史志;又据耆老相传,寺原名“荔峰”,且明清重修记中,均有“荔峰门”之名,可知“荔峰”之名确有来历;但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在唐代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天下州郡以纪年“开元”为号立寺观(或将原有之寺观易名)的时候,潮州开元寺已经出现。

天王殿的平面格局保存了先秦的门塾制度,其大木构架同样精彩,极有可能仍然保持有隋唐始建时的样式。将它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等几个现存的北方唐代木构架比较,其做法明显不同,反映了大量南方系统古建筑的结构特征,有机的融合了井干、穿斗、抬梁等多种结构做法。在现存的古建筑中,其个性鲜明,样式形制甚为特殊,在中国乃至东亚建筑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例。但它并不是“孤例”,而是现存采用该类组成方式的构架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和突出的一个,是有代表意义的典型。

在统观中国建筑历史的视野下,南方偏远地区的建筑样式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往往更为古远,南方建筑的“样式年代”往往要早于它的“建筑年代”,甚至会早于它的“始建年代”。天王殿所使用的一些独特的做法,渊源深远,可为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木构建筑提供线索。

开元寺天王殿是潮州古城实属难得、弥足珍贵的宝藏。在潮州古城的保护建设中,建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处理好个人、公众和政府之间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寻找最优方案, 健全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古建筑、古民宅保育活化方案。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国际博士生导师、建筑系常务副系主任肖靖博士:

数字化助力古建筑“重获新生”

肖靖

历史建筑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乡愁的见证,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

要深入挖掘潮州古城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建筑精髓,探索数字化技术赋能历史建筑保护,为潮州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可能。

保护、活化历史建筑,是当前潮州古城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延续城市文脉、推进文旅融合的重要课题。如何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并进一步活化利用,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离不开建筑测绘与数字建档工作的支持。

历史建筑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乡愁的见证,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利用。如何对历史建筑进行合理的修缮,让因年代久远变得破旧的历史建筑获得新生,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关键。

如今,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让历史建筑电子档案的建立化为现实——从三维数据采集、三维实景模型建立、建筑测绘图等方面,为历史建筑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保护方案。构建完善的历史建筑电子档案,不仅能准确直观反映出历史建筑的现状风貌以及历史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还能反映历史建筑的外观结构及残损、变形等各方面信息,为后续保护、修缮工作提供基础档案,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历史建筑是潮州美丽的文化名片,是无价之宝。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潮州古城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我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首先要加强对潮州古城的调查研究,花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去深入挖掘潮州古城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建筑精髓,探索数字化技术赋能历史建筑保护,为潮州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可能;另外一方面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号召大家行动起来,集思广益,一起来研究、保护潮州古城。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罗薇:

用“绣花功夫”让潮式建筑保持本真之美

罗薇

潮式建筑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不仅是指传统建筑,还有一些近代的外来建筑。在潮式建筑保育活化的过程中,要保持敬畏之心,对于一些老建筑,要认真对它的前世今生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和研究。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国家历来重视传统文化街区的保护,重视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重视各类文物的发掘保护。对于古城里面老街区的一些重要文物的保护和修缮,要像绣花一样用心用情细致开展。

广东省是中国现代医学的发端,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以及潮州所处的韩江地区,是当年最早开始西医传播的重要的地区。潮州位于粤东中心地区,可通过榕江、韩江通往北部腹地,海上去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同意各国可以在各通商口岸购地设立医院,并增开潮州(汕头)等地为对外通商口岸。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此后,外国资本、洋行及外国工厂大量涌入,城市和乡村开始兴建一些西式建筑,这些建筑与传统潮州民居有着完全不同风格。

当年这些外来建筑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西方人出资的建筑,这种多为英、美近代建筑式样,但由于材料、周边地理环境的变化,其建筑逐渐适应岭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另一种是华侨出资的建筑,这种样式中西合璧,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

潮式建筑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不仅是指传统建筑,还有一些近代的外来建筑。例如,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相互交融的建筑类型也属于潮式建筑的讨论范围。

在潮式建筑保育活化的过程中,要保持敬畏之心,对于一些老建筑,要认真对它的前世今生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和研究。要特别注意,避免修缮改造的动作过大或者行动过快,对老建筑本体及蕴含的历史信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注重人居环境的保护,避免由于修缮改造产生过高的成本,导致地价或者是租赁的价格过于高昂,要让老百姓能够继续在原有的这片区域里面去生活,保持原有的一种生活状态。潮式建筑的未来,是用“绣花功夫”的精雕细琢让它保持本真之美。

潮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古建筑设计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邱益丰:

在科学保护基础上合理活化利用

邱益丰

潮州古城全面呈现了一座承载着潮文化的古代州府城市跨越千年的发展历程。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在科学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合理活化利用,丰富其发展空间和内涵。

潮州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城市功能长期稳定且富有特色,是中国城市中不多见的典型案例。除了具有与其它历史文化名城所共有的综合特征外,由于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在历史发展中,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结合,产生了独特风格的潮州文化。

潮州古城全面呈现了一座承载着潮文化的古代州府城市跨越千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包含了几个重要阶段,分别是:唐代儒佛交辉的文化局面、宋代文治礼乐影响下的城市建设、明初扩城和巩固城防、明中晚期神道设教和地方宗族涌现、清初展界后地方宗族普泛化、清中晚期侨乡城镇景观的建设等等。

潮州古城的古建筑极具历史、科学、文艺、社会价值,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审美意趣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状况,是宝贵的历史财富。这些古建筑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保护与发展是永远的主题。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让古城历史文脉永续传承。近年来,社会各方对旅游业加大了投入力度,特别是对原空置的历史建筑加以修整利用,越来越多人回到古城生活,对古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现在,潮州古城的旅游业十分火爆,发展具有蓬勃潜力。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在科学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合理活化利用,丰富其发展空间和内涵。

为尽可能地保存潮州古城历史建筑的历史信息和文物价值,建议参照文物建筑的保护方式及相关规范进行保护修缮。目前我国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包括工程管理方面的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比较齐全。保护内容包括对古建筑本体采取的各种维护、修缮技术措施和历史环境整治措施。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修缮自然力和人为造成的损伤,制止新的破坏,延长生命周期,使之“延年益寿”,真实、完整地保存并延续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及价值,将其作为历史见证予以保护和传承,同时尽可能让文化遗产转化为可用资源,通过各种利用形式实现惠及民众的遗产价值。

文字整理: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佳涛 刘银璇 

摄影: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春生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詹树鸿

关于民生关注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