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31 20:18:59 来源:潮州信息网
今年以来,潮州市委人才办牵头各有关部门大力实施韩江人才计划,围绕产业人才、紧缺人才、乡土人才、专业人才等重点板块,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推动各类人才、团队、资源入县下乡支撑县域、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
为破解基层教育医疗人才短缺问题,潮州市大力实施公费定向培养粤东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项目(以下简称“定向培养师范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以下简称“定向培养医学生”),深入分析调研乡村教师、乡村医生队伍结构,针对急需紧缺专业,积极向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争取定向培养名额,2023年首次将潮州市湘桥区纳入定向培养医学生的申报县区,推动青年专业人才入县下乡。近三年来,潮州市共申报定向培养生613人,已到岗386人,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
聚焦基层
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结构
按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对优质均衡县区的评估标准,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量为小学、初中达到0.9人以上。根据全市学生总数测算,目前缺专职艺术教师近500名。全市艺术专职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城镇学校艺术专职教师较为充足,部分农村学校艺术专职教师较为缺乏,个别区域学校兼职艺术教师较多,美育课程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聘请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工艺大师等到校增补课程。因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教育观念更新较慢,是导致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单薄的主要因素,专业的艺术教师直接影响美育课程的教学成效。近年来,潮州市针对急需紧缺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等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定向培养师范生计划,主要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和韩山师范学院定向培养研究生及本科师范生,目前已累计接收定向培养师范毕业生102人,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结构,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乡村教师。来自饶平县新塘中学的吴静纯、林雨洽和饶洋镇中心小学的余博雯就是近年来毕业的定向培养师范生。
△ 吴静纯老师带领乡村学生学习传承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剪纸
作为基层较为短缺的美术老师,吴静纯老师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课后服务创设“剪纸工作坊”,带领乡村学生学习传承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剪纸。在吴老师的悉心栽培下,更多的孩子们喜欢上潮州剪纸,黄庆芬同学的剪纸作品《“剪”述中国》还获得了潮州市庆国庆全市中小学生书画比赛绘画类一等奖。“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发挥专业所长,把更多的艺术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乡村学生;一如既往地扎根基层,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奉献无悔的青春。”吴老师说。△ 潮州市庆国庆全市中小学生书画比赛绘画类一等奖获奖作品《“剪”述中国》与吴静纯一起到新塘中学的定向培养师范生还有林雨洽。“由于基层教师比较短缺,我除了教音乐,还有历史课和课后服务等。”在一年多的教学中,林雨洽充分发挥音乐专业特长,经常组织班歌比赛、合唱比赛,活跃乡村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乡村孩子们的艺术情操。去年,林老师带领学生们参加饶平县中小学生优秀童谣和方言歌曲展演比赛,以一首潮语歌曲《故乡是潮汕》获得县级二等奖。△ 余博雯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剧本改编 “在校期间,国家、政府、学校都在我们定向生身上花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培养,免学费、发生活补贴,我们都特别感恩组织的培养,更加自觉,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为当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时刻准备着。”余博雯老师说:“虽然基层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如发达城市,但我们仍会利用现有的条件,更加用心地教育孩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我市从2018年起启动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项目以来,有效解决了边远农村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使乡村学校学科配备更加完善,体音美教师得到了有力的补充。新塘中学何少贤校长介绍,定向培养师范生经过了系统专业的培养后,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更讲究科学方法,责任心也更强。此前,学校教育队伍以大专学历教师为主,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教师的到来,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今后,学校将带领乡村教师不断学习,提升素质,钻研教学,为农村教育振兴激发活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更有力保障,促进农村教育得到高质量发展。
聚焦乡村
推动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入县下乡
定向培养医学生是国家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潮州市高度重视,统筹联动,积极推动定向培养医学生项目落实落地,促进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入县下乡。自2014年以来,我市已接收定向培养医学生503人。
近年来,潮州市提前摸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底数,结合省卫健委每年确定的申报名额,积极申报招录计划,及时与录取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毕业后做好就业安排,并组织到各住培基地参加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各用人单位在订单定向医学生参加住培期间负责保障基本待遇,同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倾斜政策,对取得执业医生资格和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同时加强带教师资遴选和培训,按要求做好(助理)全科医生带教师资培训工作,积极遴选骨干师资参加省委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举办的助理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
△ 蔡逸龄医生为病人查体询问病情来自凤塘卫生院的蔡逸龄、沙溪卫生院的张安榆和新丰卫生院的吴晓莲就是近年入职的定向培养医学生。
“我是2020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到潮州市中心医院接受3年的规范化培训,今年8月份刚刚入职凤塘卫生院。”蔡医生告诉我们,“在校期间,国家已减免其学费、住宿费、书本费,还有补贴生活费。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国家的全方位支持和培养,更加坚定了我们毕业后回到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为更多的乡村农民服务,当好基层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我是潮州市第一批定向培养医学生,要更加深入乡村,站在病患的角度去普及医疗知识,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张安榆感慨地说。△ 定向培养医学生在新丰卫生院为病人们进行血液透析
“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项目圆了我的医生梦,让我能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的医疗知识更好地服务父老乡亲们。”吴晓莲告诉我们,“在基层卫生院,领导们都很重视人才培养。像近期新开展的血透业务,就优先选派我们这些年轻的定培生去中山学习,尽快熟悉掌握血透技术和仪器操作,让基层群众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聚焦平台
持续增强基层人才队伍活力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而潮州基层面临“人才荒”,该如何补齐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的缺口?如何为乡村人才打造适应成长的平台?如何培育一支适应当地需求的乡村人才队伍?
“今年9月份,我们刚接收四位定向培养的老师。他们的工作态度都非常好,非常有上进心,与孩子们相处也很融洽,为学校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让乡村教师队伍更有活力。”来自饶洋镇中心小学的邱锦文校长告诉我们,“为助力‘百千万工程’,我们基层学校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持续发力,根据学校实际需求争取定向培养师范生名额,为优秀乡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持续打造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乡村教师队伍,全面提升乡村教学质量。”
“定向培养医学生对提升乡镇卫生院整体业务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医疗人才紧缺、人员结构老化等问题,增强了卫生院的技术力量。近几年,我们基层卫生院想招一个医学本科生难度很大。而定向培养医学生毕业于专业正规的院校,又经过规范化培训,起点较高、医疗技术能力较好、综合素质较全面,接触新技术新应用的能力比较强,有助于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凤塘卫生院负责人邱树杰介绍说,“接下来,我们基层卫生院将充分利用定向培养医学生的项目,争取引进更多优质的医疗人才,让乡村老百姓有更好的‘医靠’。”
△ 韩山师范学院定向培养师范生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韩山师范学院作为承担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的本科高校之一,招收专业主要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等5个师资紧缺专业,主要承担惠州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韶关市、梅州市、河源市等8个地市的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近三年共招收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601人。
“学校高度重视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工作,面向所有公费定向师范生实施‘6+1+1’卓越乡村职前教师培养模式,即从大一到大四校内校外实践不断线,前六个学期主要在学校完成学习,同时也到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教育观摩、见习以及服务,第七个学期到定向培养单位所在地优质中小学开展实习、研习,第八个学期组织学生参加高端教育论坛并到珠三角地区开展游学活动。”韩山师范学院教务部部长、招生办公室主任袁德辉介绍说,“学校还通过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对口帮扶城西中学、饶平县新丰中学、归湖镇凤喈小学等八所学校开展美育和体育浸润行动计划,打造剪纸、陶瓷雕塑、潮州歌谣等特色美育课程和舞龙、舞狮、气排球、足球、南枝拳等特色体育课程,帮助对口学校建成了“一校一品”甚至是“一校多品”的美育体育浸润特色,既锤炼了公费师范生的家国情怀又提升了对口学校的美育体育教育质量,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韩师力量。”
“作为一所办学历史百廿年的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服务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要和广东乡村教育发展需求,全面落实全程叠加嵌入式实践育人模式增强师范生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四有’合格教师,助力‘百千万工程’。”袁部长感慨地说。
来源:潮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