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七俊坊

发布时间:2023-11-04 09:33:27 来源:潮州信息网

郑鹏 作

□ 陈贤武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七俊坊,在东门内。为嘉靖甲辰科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建。”嘉靖甲辰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

林光祖,字以谦,号益轩,明正德三年(1508)八月二十七日生于揭阳龙溪(今属潮安庵埠)。嘉靖十六年(1537)以《书经》名列丁酉乡试第三名,甲辰科会试第六名。当年潮府士绅对其期望极高,“足下绮练天才,固宜突兀甲第,郁为上瑞,以应昌期”,以科举“三元”潮州府士子尚缺一会元,希望他能于是科填补之,惜差之毫厘,“我潮尚急缺会元,执事超然小天下,乃未达一间,是孰靳之要之,其所以轰轰树立惊海内,来世增重我邑里者,岂在是哉!”(明·翁万达《与林益轩进士书》)历官刑部主事,广信(今江西弋阳)知府,嘉靖三十六年晋广西按察司兵备道副使。师事同邑薛中离,与中晚明阳明学核心人物王畿友善。建宅第于潮州城,翁子光《潮城宅第考》:“渔沧庙侧有林副使宅,现失所在。读唐考功(伯元)《醉经楼八景》诗,知在是处。诗云:‘林公旧地馆,桥畔草萋萋。百年歌舞地,闲在夕阳西。’副使名光祖,龙溪庄陇乡人”。今古城区打银街尚有“林厝花园”巷名。

章熙(1506-1575),字尧载,一字世曜,号西峰,海阳(今属潮州湘桥区凤新街道西塘村)人。兄弟四人,行二。长兄焕,嘉靖七年(1528)举人,桂林同知。少年时已通《诗》《书》《三礼》,嘉靖十年以《礼经》登辛卯乡试第四名。中进士后,官行人司副,转户部员外郎,出为南京国子监博士,历南京户部员外郎。因父丧回乡丁忧,服满,于嘉靖三十八年转任广西按察司佥事,分巡苍梧道,多所厘举。因为执法严厉为人所忌,罢职归田。林大春说他“雅尚经济,好古书,留心当世之务”,可惜不能为当政者所用。(《广西按察司佥事西峰章公墓志铭》)

黄国卿(1511-1563),字君任,号沧溪,揭阳桃山(今属揭东登岗镇)人。以《书经》中会试第三十一名,殿试成进士后,授浙江温州推官,升南京户部主事,晋郎中,调任江西吉安府尹,升为江西提学副使。任间整肃士风,培养后进,有政誉。四十一年(1562年)升浙江参政,专理粮务。翌年年底,因操劳过度卧病,朝廷下旨升他为福建按察使,但任命到浙江时,已十二月初十日去世,享年五十三。他多年为官而不营私蓄,病逝后随灵柩回原籍之遗物只有图书数卷。当地百姓感其德,棺运归故里时,沿途自发的路祭络绎不绝。曾先后师事薛侃、王阳明,曾参与校正钱德洪整理的《阳明先生年谱》七卷。著有《沧溪文集》等。

郭维藩,字价夫,号两川,弘治十五年(1502)二月初五生于揭阳龙溪(今属潮安庵埠镇溜龙村)。嘉靖甲辰科会试第三十六名,殿试成进士后,因父淳已丧,事母孝,以母杜氏老不便迎养,请准补任江西袁州府教授,后转国子博士,升督理淮关钞关板闸南京户部分司主事、郎中,调任浙江临安府知府,不久便以母老告归。家居时,值流冠群起劫掠,筑村寨防御,村民得以保全。

陈昌言,字德夫,弘治九年(1496)三月二十七日生于揭阳。中进士后历山东平原知县、福建福州府同知、主事。妻纪氏。

苏志仁(1516-1553),字道先,号似峰、粤峰,海阳县大和都鹤陇(今潮安凤塘鹤陇乡)人。以治《诗经》中进士后,起初被派往安徽池州任推官。调往安徽宁国府代理知府。当时有一歹徒,假冒楚王世子到处游山玩水,招摇撞骗,所到之处,官吏曲意逢迎,使他更洋洋自得。乘驿车来到宁国时,志仁不但没有派人迎接,连一面都不见,而是暗地里派人谒见楚王,建议召回世子,得知那是个所谓的“世子”,喝令将其擒缚,绳之以法。

因政绩昭著,被召入朝,历吏部稽勋、验封、考功、文选司主事。嘉靖三十一年七月,因直言得罪上司,被降一级调任两浙运判。称病回乡。后又有福建兴化府同知、江西按察佥事的任命,均未赴任。他的儿女姻亲林大春说他于书无所不读,尤精天文律历之学;下至金石彝鼎之文,山川草木虫鱼之细,靡不毕究。(《江西按察佥事粤峰苏君墓志铭》)有《抱拙堂稿》《中兴别响》《日纪存疑》等。

成子学,海阳(今潮安龙湖寨)人。详见“侍御坊”章节。

在科举制度时代,考试中举人数多少,被视为衡量一个地方教化的尺度之一。同时,也是府县学办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志。明成化以后,潮州地方官员在兴学育才方面的努力,到了16世纪,开始在科举方面表现出效果来。据统计,自正德三年(1508)至嘉靖三十年(1551),一共举行15次会试,潮州共出进士45人,占广东进士总数187人的24.1%。而嘉靖一朝(1522-1566),进士就多达45人(举人232人),可说是潮州科举史上的高峰期,尤以甲辰科最为突出,广东进士十一名潮州得其七,余四名为南海曾楚、卢宁、番禺唐守勋、琼山黄显。顺便说一句,后世潮人对这件科举盛事亦念兹在兹,誉之“明代前七贤”。(《潮州志·丛谈志》)“七贤”之名,则肇之翁万达。

作为七贤的乡前辈,时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的翁万达闻知此事,于当年《与黄沧溪书》说:“七贤并擢,蔚为国华(国家的杰出人才)”,“岂惟为潮海增光。小子闻之,狂语童仆,侈(夸大)之朋僚,欣踊(欢跃)未可名状。乡长老常言,明兴今百七十余年,吾潮文运昌泰,当自兹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期望他们“不肖短拙无他能,惟拭目诸贤,努力清朝,乘时策勋,好自为之。”七子后虽不如这位乡贤驰名当世,但从上述小传可知他们能做到为官一任,解民倒悬,无愧于“七贤”“七俊”之誉。

“七俊坊”在今市区东门街。坊字两面同。坊匾(长381cm,宽70.5cm,厚18.5cm)左镌(楷书,竖排三列,字径4.5cm):“钦差南赣等处地方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陆隐,巡按广东监察御史郭文周”,右镌(楷书,竖排四列,字径4.5cm):“广东等处提刑按察司管伸威兵备事兼分巡惠州道按察使张子弘,钦差提督惠潮海防兼分巡潮州道广东布政司右参政金淛”。

考列名于坊匾官员:

陆稳,字汝成,号北川,吴兴(今属浙江)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四十年(1561)七月由江西左布政使升任南赣巡抚,四十一年十月以平乱功,加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衔。四十二年六月迁南京兵部右侍郎。

郭文周,字景复,号东山,福建福安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云南道御史,三十一年(1552)巡按广东,人称“铁面青天”。三十五年升顺天府丞。

张子弘,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三十八年任广东按察副使。隆庆元年(1567)至二年任广东布政使。

金淛,字汝东,号松涧。东阳(今属浙江)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隆庆二年任广东布政参政。官至河南布政使。

从这些官员履历、任职时间看,均是与“七贤”同榜进士,迨嘉靖三十一年郭文周巡按广东时,见他们尚未立坊“垂名永久”,遂发起倡建,但迁延至隆庆初年方落成,这个时候“七贤”已有些人遽归道山,其中之艰辛曲折、工程之繁复可想而知!

饶宗颐总纂《潮州志补编·古迹志·坊表》记载,此坊于1924年为洪兆麟拓马路时拆毁。因坊没留下照片,2009年重修,参考其他牌坊而复建于东门街东门大井西侧。下枋镌有“明嘉靖甲辰科同榜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排列以登进士榜名次为序。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