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0 20:15:05 来源:潮州信息网
种着绿植的院落、打扫整洁的庭院,与和谐文明的家风相映成辉——在近日于潮州市湘桥区高厝塘村举办的“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现场会上,人们从庭院之美看乡村之美,由庭院这一个小角落,感受潮州乡村振兴“大图景”。
高厝塘村
“美丽庭院”是潮州市打造的乡村振兴六大品牌之一。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潮州分别打造“潮农汇”乡村振兴论坛、乡土潮州、乡村创业英雄榜、“锣撑响起来”乡村体育运动、“泥土的觉醒”文化大篷车、美丽庭院等6个“潮”味浓郁、“乡”味十足的乡村振兴品牌,以乡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着力讲好潮州乡村振兴故事。
在潮州市的精心打造运营下,六大品牌形成同频共振、互相融合的品牌矩阵,不仅注重当下,还考虑长远,其最关键、最重要的目标,在于汇聚深沉而有力的文化力量,以此形成澎湃不竭的乡村振兴动力,激发村民参与、创造乡村新生活的热情和活力,让潮州乡村振兴有为亦有“味”。
智库品牌
“金点子”在“潮农汇”精彩碰撞
乡村振兴有什么难点和重点,应该如何突破?壮大村集体经济,有什么妙招?如何以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在由潮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潮农汇”乡村振兴论坛上,可一窥解题方法。
“潮农汇”乡村振兴论坛每月举办一次,自2022年6月启动,迄今已举办11期。论坛每次均开至基层镇村或产业园,不拘于单一形式活动,结合当期活动主题采用现场观摩、座谈交流、专家授课等形式,将市县镇村干部以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聚集在一起,学习理论政策、分享工作经验,为潮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百千万工程”打造了一个经验交流和智库平台。
由全国、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授课,是其中一个方式。例如,在以“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与发展新路径”为主题的首期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叶红应邀,围绕主题作深入讲解。在分析了乡村困境的基础上,提出要寻求城乡等值融合发展新路径,即推动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在收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生活品质上的等值。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教授则出现在第二期论坛,围绕《新经济诞生的乡村价值学:难点、重点、突破点》这一题目,建议从新农业、新艺术、新消费、新网红等乡村新价值入手,突出美图、美景、美食、美夜、“美人”五个要素,塑造难以忘怀的潮州生活。
邀请不同专家围绕同一个主题各抒己见,也是“潮农汇”常见的方式。在讲述自己故事的同时,他们也对潮州茶产业、狮头鹅产业发展路径提出了真知灼见。论坛期间,还举办省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助力潮州乡村振兴成果展览。
既然是“汇”,汇集的就不只是专家力量,更有镇村干部、新农人、企业家代表等基层智慧。第三期《潮州“新农人”论剑乡村振兴》邀请湘桥区磷溪镇陆彬记食品公司负责人陆彦彬,潮安区溪东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继青,市茶农协会秘书长、潮安区凤凰镇茶农韦彩霞以及益农信息社深塗村负责人林泽奇这四位返乡“新农人”分享各自创业经历,同时梳理本土人才培育和人才带动乡村发展的经验,启发各地更好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展示品牌
“乡土潮州”记录山海故事
打开短视频《只缘身在“祠”山中》,一片绿意的文祠镇映入眼帘。从中社村到李工坑村,从橄榄产业园到多彩畲乡,镜头由山入乡,带领观众走进潮安区文祠镇,以“山”为线,向人们展示绿色生态发展带上的美丽文祠。
山海沃野之中,乡土潮州的故事一直在演绎。由潮州市委宣传部、潮州市乡村振兴局指导摄制的栏目《乡土·潮州》,记录的便是潮州“乡土故事”。
该栏目选取潮州大地上有地域特色、文化脉络、历史记忆的乡村,聚焦乡愁、乡情主题,挖掘乡村特色,讲述潮州乡村独特的人文地理、乡俗风物,关注乡村振兴实践,呈现新时代乡土潮州魅力和活力。
《乡土·潮州》用短视频记录的方式进行拍摄,每周推出一集,通过电视栏目、网络新媒体等方式进行传播,已成为潮州乡村振兴工作、“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的展示品牌。自2022年8月2日开播,已播出50多期。
细腻的镜头语言、丰富的画面、简约的文案,《乡土·潮州》以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带观众走遍潮州乡土大地:聚焦镇村建设,栏目推出《居山为畲》《红色登塘》《龙湖古寨》《秀美归湖》等,描绘宜居乡村、美丽圩镇建设成效;聚焦优秀文化,推出《守望龙窑》《一雕一刻总关情》《指尖上的泥土艺术》等,弘扬陶瓷、木雕、泥塑等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花灯、抽纱、剪纸、麦秆画、鲤鱼舞、珠绣、英歌、饶平布马舞等的魅力,也在镜头中闪耀;聚焦特色产业,《乡土·潮州》推出了《凤凰单丛》《竹语》《山水稻虾》《梅林稻花香》《海山紫菜》《“点睛”南姜》等,推广各地特色农产品和展示农业产业发展成果……
在《乡土·潮州》的镜头里,不仅有秀美镇村,亦有演绎于乡间的精彩人生。在《守望龙窑》这一期里,就讲述了潮州唯一一座窑火不息、“活着”的大型龙窑——凤塘镇信靠龙窑背后的故事:被父亲邢宋明唤回潮州的窑主邢小卫,在这12年间一直试着去创造陶瓷的更多可能性。他说:“龙窑就是我生命的良田。”
人才品牌
“乡村创业英雄榜”追梦田园
把凤凰单丛茶制成罐装饮料、用鸭屎香炒制花生瓜子、让南姜“搭”上生产线畅销全国……一个个充满新意的商机背后,是下乡返乡兴乡的青年人才,以广袤乡村为“战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而谱写出的“创业英雄”故事。
今年3月,潮州市面向全市发布“乡村创业英雄榜”,“招募”在涉农创业、乡村治理、科技兴农、乡村社会实践等领域具有创业成就的“创业英雄”,以此展现潮州乡村创业者脚踏实地、务实创新的奋斗精神,也让更多人看到梦想启航的地方其实就在乡村。“英雄帖”一发出,报名者踊跃。可以看出,大家不仅想展示自己,更想分享创业经验。
在饶平县浮山镇,一阵阵新鲜而辛辣的味道从泥地里散发出来,作为一味小众的调料,南姜是潮州菜保持独特味道的“秘密武器”之一。
如何将这份“独特与新鲜”推广出去?十年来,创业青年林汉中努力作答,打造出从田头到消费者的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让南姜风味传遍全国,走出电商兴农新路子。
“用科学来种茶,把茶叶质量这个支撑点做好,生意也会越做越好。”凤凰镇叫水坑村,一座别致的客栈坐落于青山翠竹中,浸润于满山茶香里。走回大山的林晓庆致力于茶旅观光,吸引不少游客来此拍照打卡,让叫水坑村这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知名度更高。
乡村创业的“打开方式”并不只扎进田间地头这一种。“90后”李楷瀚以龙湖镇鹳巢村的多座祠堂为阵地,通过环境整治和文化重现,让历经沧桑的祠堂成为乡村文明实践阵地、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潮州的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日新月异的乡村有了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乡村创业英雄榜”营造出的“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激发全市各行业各领域乡村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澎湃活力。他们开发“新农具”、变身“新农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热潮中,为家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体育品牌
锣撑响起来 乡村体育火起来
田头变赛场、农活成竞技,抓鸡、摸鱼成为新的运动方式。9月23日农民丰收节,湘桥区启动为期2个月的“大美潮州·活力湘桥”全民运动会,以体育运动助力湘桥“百千万工程”。
“大美潮州·活力湘桥”全民运动会举行抓鸡比赛,将农场变成赛场。受访者供图
从秋天到冬天,这场运动会也从城区延伸到乡村,城西街道的广场舞、跳绳比赛吸引众多大爷大妈参与。铁铺镇把狮头鹅作为奖品,设置套鹅比赛、独轮车比赛、同心锯木等趣味项目,让参赛选手在干农活的同时顺便完成比赛。
在潮州乡村火热举办的篮球赛。受访者供图
湘桥区立足凤新街道、城西街道、桥东街道三个带农街道和官塘、意溪、磷溪、铁铺四个镇,调动9家体育馆和4家体育俱乐部,推进“锣撑响起来”——湘桥乡村体育运动,带动带农街道镇村居群众经常性自发性开展体育活动近3万场次。湘桥区还将进一步盘活公共资产、整合发掘新的乡土资源,突出乡土味道、地方特色,推动乡村体育活动更接地气。
把目光移向潮安区。10月初,在潮安区龙湖镇银湖小学举行的足球邀请赛中,来自潮安、湘桥、饶平、梅州、揭阳等地的16支足球代表队一起展现足球风采,共同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提高和发展。
“锣撑响起来”系列体育活动也在潮安区精彩上演,截至目前,该系列活动已吸引超2.5万人热情投入,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大赛等陆续打响,将辐射“老中青少”等不同年龄阶层。
8月15日,潮州市在饶平县举行“锣撑响起来”——潮州乡村体育运动启动仪式,聘任举重世界冠军张宛琼为“乡村体育运动形象大使”。随着赛事的深入,饶平布马舞、畲族陀螺、英歌舞等具备乡村特色的运动项目将乡村体育运动推向高潮。
饶平县还深入挖掘“体育+旅游”新业态发展,联手各领域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12月31日,“粤东首邑 多彩苏区”2023饶平半程马拉松赛将如约而至,通过奔跑的方式打响饶平体育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事实上,乡村体育运动并非搞搞体育活动这么简单。“我们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把农民调动起来、把人心汇聚起来,以文化人,从而达到移风易俗、提升乡村精神面貌的目的。”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
路演品牌
文化大篷车“开”进田间地头
2023年2月,“泥土的觉醒”潮州乡村文化大篷车“开”往第一站——湘桥区凤新街道高厝塘村,启动了大篷车“送文化”之旅。
“泥土的觉醒”潮州乡村文化大篷车开进乡村。受访者供图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支撑和推动。在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激活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方面,潮州以乡村群众十分熟悉的“大篷车”为载体,策划“泥土的觉醒”潮州乡村文化大篷车项目,将大篷车开到乡村文化广场、开到田间地头,把融音乐、戏曲、小品、诗歌、非遗技艺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盛宴送到群众身边,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泥土的芳香中绽放光彩。
在由竹子搭建的舞台背景的衬托下,二十四节气鼓、潮州大锣鼓、潮剧、街舞、器乐演奏、歌曲演唱、歌伴舞、杂耍等节目轮番上台,台上演得精彩,台下看得尽兴。一趟趟“大篷车”,给乡间留下了欢乐,也播撒了文化的种子。
“我们希望引文化之源注入乡村,借助文化深沉持久的力量,推动乡村文化主体成长,通过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响潮州乡村振兴文化品牌。”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送文化,“大篷车”还将产业送下乡,通过设置潮品展销区,邀请助农达人直播带货当地特色农产品,以线上线下展销的形式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如在首期活动中,就举办了“助农达人”聘任仪式,并设置了潮文化体验区、潮品展览区,并邀请助农达人直播带货当地乡村特色农产品,同时开展农业新技术展示和培训,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家庭品牌
以“庭院美”折射家风美乡村美
走进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村——潮州市湘桥区高厝塘村,一个个经过精心装扮的庭院构成美丽的风景线。潮州市“美丽庭院”建设指导员、示范户近100人在近距离感受这些“美丽庭院”建设成效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庭院的外在美,仅是“美丽庭院”的第一层内涵。以“美丽庭院”为载体,培育“美丽庭院+民俗文化”“美丽庭院+乡村旅游”“美丽庭院+庭院经济”等模式,才能为乡村振兴添加“新引擎”。
高厝塘村通过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和亮点工程,开辟团建、夜间经营等功能的场地,套配餐饮美食、小火车、小桥流水等多个休闲娱乐区域,拉动村民创业就业,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距离不远的社光村则探索“文旅+休闲+教育+体验”多元化发展新模式,以潮文化为载体,打造红色革命教育、农业科普、农耕体验、田园写生、亲子互动等研学教育线路,开设特色乡村观光体验旅游产品,建设民宿客栈、休闲茶座、农家乐等,引导新消费。
在潮州,像高厝塘村这样的“美丽庭院”生动实践还有很多。2022年,潮州市妇联、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实施潮州市“美丽庭院”创建行动,全市广大家庭积极参与,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聚焦庭院美、妇女美、家风美打造“美丽庭院”。
2022年,潮州共命名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00户、示范村10个,其中30户家庭获评广东省“美丽庭院”、1户家庭获评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户,1个村获评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村。
“我们家不仅环境美,家风也美。”翁晓纯是潮安区沙溪镇前陇二村“美丽庭院”示范户,她介绍,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和家人积极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以此影响邻里家庭。
讲好家风故事,做好“家”文章,是“美丽庭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家庭教育进万家”活动,潮州市组织家庭教育专家深入镇村宣传宣讲,组织“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等优秀家庭代表深入各地分享好家风故事,传递最美“家”力量,选取个别庭院建立“五老”讲堂,开展老党员讲红色故事,通过“庭院讲堂”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新一年度,潮州还将以“创美丽庭院,建和美潮家”为主题,通过好中选优,命名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10个,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00户,让更多“美丽庭院”成为构筑“美丽乡村”的最小单元。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