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5 09:16:07 来源:潮州信息网
什么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指的是把患者身体内血液中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和多余水分通过透析器透出去,再经透析器把健康的血液输入体内。我们都知道,人体的肾功能有着内分泌、排泄代谢物、排毒等功能,一旦人体肾功能出现异常,严重的情况下肾功能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这时需要人为血透来代替肾的功能,血透又被称为人工肾、洗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血透的应用范围变得广泛,主要有:肾功能衰竭患者、药物中毒患者、体温不正常的患者、肝功能衰竭患者、严重溶血患者也可通过血透治疗疾病。
血液透析会出现哪些问题
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大致有:
1、血液钙化: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使血管中磷酸钙沉着,最终可能会导致血液发生硬化,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2、心衰:长期的血液透析患者如果过量摄入水分和食用盐,会对心脏造成负担,可能会引发心衰竭。
3、一部分患者在血液透析后出现肌肉痉挛的症状,是因为体内脱水严重造成的,因此患者应该严格控制饮水,避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
4、部分患者透析过程中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相关。
5、长期血透患者透析如果不充分会造成患者皮肤瘙痒,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的健康教育
对血透患者的重要性
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中需要长期维持性治疗,由于需要透析的患者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不等等特殊因素,给治疗带来不少的问题。如果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对疾病、治疗的认知不足时,会出现并发症频发、住院率高等情况,因此需要有效的健康教育来帮助血透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和生活管理。
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以患者、疾病为中心相结合,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管理模式,此教育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帮助患者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能促进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健康教育包括:
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在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一切的工作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同时发放宣教视频供患者学习,如患者有不懂的时候,要耐心讲解,主动分享已进行血透患者的经验案例。
当患者进入透析期后,医护人员可组织血透患者参加健康知识培训活动,使患者能够认识到一定要控制好自身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运动来控制自身体重,并保护好血管通路。医护人员建立微信群,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控制自身饮食及体重等,通过这类方式来提醒患者,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每半个月为患者进行相关透析质量的评估,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透析宣教工作。
血透中年龄偏大的患者会有其他联合疾病的风险,护理人员更应该关注血透患者的安全问题,防止患者出现坠床、跌倒的情况,充分保证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要了解血透的禁忌证,主要包括颅内出血、心衰竭、精神疾病等,此类患者不宜进行血透治疗,应该先控制好禁忌证后,再进行血透治疗。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
1、患者可以对自身的体重进行有效的把控,注重自身饮水量,可有效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血压不稳定患者通过健康宣导后,能深刻了解到血压过高会对患者心脏及血管非常不利,这时患者需要通过服用降压药物及定期监测自身血压来进行治疗。
3、患者会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有:清淡饮食、戒烟戒酒、不熬夜等。
4、患者透析后会出现肌肉痉挛等状况,这时患者自身可以加强肌肉的锻炼,进行适量的运动可有效减少肌肉痉挛的发生。
5、正确做好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有效的透析导管自我管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潮州市中心医院 陈漫虹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庞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