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陶渊明和琴

发布时间:2023-11-25 09:23:47 来源:潮州信息网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多次在他的诗文中写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琴相伴并常常弹琴寄托情思的事情。比如,陶渊明在他的《杂诗》中就这样写道:“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在《答庞参军》这篇文章中他又写道:“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在《归去来兮辞》中他这样写道:“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在《和郭主薄》中他这样写道:“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一直到陶渊明临终的时候,他还在自己的绝笔《自祭文》中这样写自己弹琴的事:“欣以素牍,和以七弦”,足见陶渊明对琴的喜爱。而且,由以上陶渊明写的诗文中可以看出,他仿佛是一个擅长弹琴的行家里手,但是,其实陶渊明在音乐和弹琴方面是个门外汉,他对音乐和弹琴实际上是一窍不通。南朝梁的昭明太子萧统在他撰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陶)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陶渊明不懂音乐,更不会弹琴,他弹的琴是一张没有琴弦的无弦琴。

陶渊明既然不懂音乐又不会弹琴,却总是要在自己的诗文中写自己时常与琴相伴并常常弹琴的事情,这也许与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有关。

西晋文学家陆云在他的《逸民赋》中曾经这样写道:“靡飞飙以赴节兮,挥天籁而兴音,假乐土于神造兮,咏幽人于鸣琴。”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隐逸之士和士族阶层都把弹琴当成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是一件非常时尚的事情,其乐趣就是通过接近音乐的清音来守养神气,舒畅情志,面对天地而不郁闷,获得心灵的快慰。而这样的心思,在那些隐逸之士或者向往隐逸生活的人的诗文中也能够看出许多端倪。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辞赋家张衡在他的《归田赋》中这样写道:“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就表达了弹琴吟咏而获得身心舒畅的情怀。《后汉书》中的《逸民传》中也记载了东汉时期的隐士梁鸿与其妻子孟光隐居后,“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自娱。”可以看出,梁鸿和孟光在隐居之后也是要弹琴的。

因此,那些隐逸的高士在陶渊明的心目中是一定要弹琴的。所以,陶渊明在他的《拟古》诗中的高士形象是:“……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在陶渊明写的《咏贫》诗中,隐逸之士的形象是“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所谓“荣叟”,就是《列子》的《天瑞》篇中记载的春秋时期的隐士荣启期,据传说这位荣叟年近九旬时仍然以索为带,遇见孔子时高兴得弹琴而高歌。

在那个时代,弹琴是当时的隐逸之士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慰藉,陶渊明这位向往隐逸生活的文学家当然也不能例外,他也必然要追求并拥有弹琴这种能给人精神抚慰的音乐活动,其实,这也是一种在当时来说非常时尚的风度。因此,陶渊明尽管并不会弹琴,但是,他依然在日常生活中必然要对着一张无弦琴常常抚弄,在他挥笔书写弥漫着隐逸风致的诗文时,也必然要融入弹琴这样的风雅之事,以此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温柔抚慰。

(王吴军)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詹树鸿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