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2 09:32: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近年来,樟溪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党建引领+河长制”为抓手,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等一体化建设,把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任务有机结合,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一、以“长”为责任,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健全党建引领“樟溪治水”责任链,激活21个村级党组织履职末梢,明确镇村两级河长管理范围和管护目标,设立镇村河长32名,实现樟溪7条主干支流、87条河段全覆盖管理。樟溪镇带队专题调研并摸清每一段河道的长度、面积等分布情况,将镇域范围内的2条一级河道、5条二级河道以及18个坑塘、17条沟渠、26个排水口列入河长巡查名册,建立樟溪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采用一周一研判、一月一调度的重点工作会商机制,复盘上月度“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研判风险,制定本月重点整治任务。今年来,镇村两级河长共巡河928人次,其中镇级河长巡河248人次,村级河长巡河680人次,整改问题44个,确保黄冈河樟溪段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二、以“治”为目标,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河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为抓手,全面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河道整改治理,持续推进樟溪碧道工程(一期)项目和山斗溪等支流的五清整治工程,实施清漂保洁项目,清理樟溪水及支流水面漂浮物共545.8吨,组织实施樟溪碧道割草除杂清洁项目,有效改善双侧堤段整体环境。实施樟溪水生态修复工程,投资2388万元对樟溪水及其支流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做好沉水、挺水、浮水植物合理搭配,完善水体生物链,生态修复长度达12km。逐步擦亮樟溪“水旅名片”,以下院、英粉村沿黄冈河碧道项目为依托,充分挖掘乡村人文景观和生态资源,对流域周边的古树、古建筑等文化遗迹进行保护性修缮,探索旅游、康养、研学等绿色产业,将樟溪镇域河段打造成彰显饶平韵味的文化长廊、记得住乡愁的魅力河流。
三、以“管”为抓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持续加强养殖污染和排污口巡排查,重点抓好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保护专项整治,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跟踪督查和月调度制度,定期向县生态环境和水务部门上报整改进度。开展南溪烈火段黑臭水体治理,在两岸和溪面种植水生植物、安装浮岛消纳净化溪段水质,进行污染物减量化治理,不断提升溪段水质,该水体于2023年1月通过省生态环境厅验收销号。落实职能部门对全域溪段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打击畜禽养殖场乱排乱放、在禁养区内新建复建养猪场、在镇域内复养牛蛙等违法行为,对原养殖场、牛蛙场进行高频排查和回看头,确保整治落到实处。近年来依法查处非法牛蛙养殖56宗,联合市生态环境局饶平分局查处猪场偷排1宗。今年共进行专项巡排查124次出动724人,发放职能整改通知书和责任告知书45份,宣传资料121份,清理樟溪河道占用水体养殖场25处。
四、以“人”为根本,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强化责任意识、底线思维,慎终如始抓好“防汛、抗旱、救灾”各项工作。今年防御“杜苏芮”等台风期间,加强山塘、水库、溪流、小水电等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排查,组织对防洪物资和排涝设备进行了摸底调查、造册登记,保证储备充足,多次到现场察看河流水位变化、研判险情,对全镇辖区内21个村危险地区群众进行转移,以最快速度转移出群众783人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着眼长远,完成辖区内8个村的农村饮水优化提升工程,补齐民众饮水安全短板,投入130万完成同朝中病险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全方位跟踪督办工程进度,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
接下来,樟溪镇将继续履行好河长职责,以咬定目标不放松、狠抓落实不懈怠的态度,将“河长制”工作落实落细,以实际行动守护樟溪一方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