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2 10:40:12 来源:潮州信息网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小习书,异常勤奋,就是在走路的时候,也不忘用手指比划练字,时深日久,衣服划破了,手指起茧了。
王羲之的勤奋,不止四乡八里知道,连仙家也洞悉到了。一天深夜,王羲之在灯下练字,因为太疲倦,握笔伏在了案上。迷蒙中,一阵清风吹来,随之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笑呵呵地说:“字写得不错嘛!” 王羲之一边让座,一边谨慎地回应。见老者细细地观赏着自己的字,便谦恭地说:“老人家多多指教啊!” 老者说:“看你诚心习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吧!”说完,在王羲之手心写了一个字,飘然而去。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构架的诀窍,全在这“永”字之中了。此后,王羲之练得更为勤奋,书法日益精进,名气也越来越大,他写的字,字字被人们奉为至宝。
如果说“习书”是王羲之的第一嗜好,那么“观鹅”算得上他的第二大嗜好了。他弃官离开京城后,来到了风景宜人的江南,在绍兴一带居住。那些时日,他经常漫步在水乡泽国,观察群鹅。那些悠闲自在的鹅群啊,牵引着他的想象,丰富着他笔端的意蕴。在他眼里,一只又一只白鹅,羽毛洁净美丽,体态雍容华贵,无论是浮游的、高歌的、还是嬉戏的……都美轮美奂,他不能不为之沉醉,不能不为之着迷,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天。
有一天,他惊喜地发现,有只鹅长得不同寻常,它的羽毛像雪一样白,顶冠像宝石一样红,尤其是叫声分外悦耳动听,他非常喜爱,立即派人到附近去打听,想把这只鹅买下来,就是多出些钱,也在所不惜。可听人说鹅的主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孤老妇人,只有这只白鹅相伴时,王羲之便打消了买这只鹅的念头。但他实在对这只鹅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便决定登门拜访,以进一步揣摩这只鹅的行动体态。怎么也没想到,老妇人在听说王羲之要来时,高兴得不得了,觉得没什么像样的菜肴待客,便把心爱的白鹅杀了。王羲之在惋惜之余,感动于老妇人的盛情,便让人取来墨笔,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六角竹扇上再添新墨,交给了穷苦的老妇人。
因为名气使然,想得到王羲之墨宝的大有人在。山阴有一道士,想得到一卷王羲之手书的《道德经》。他知道,王羲之是不会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但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便精心饲养了一批品种特好的白鹅,并有心让王羲之得知。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也就惦记于心了。一日,他来到道士住处,见池水之中,一群白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嬉戏,阳光映照下,洁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让人流连难舍。
王羲之看着看着,再也挪不动脚步了,就让人去找道士,要买下群鹅。道士一见王羲之,笑着说:“王公如此喜爱,我将群鹅全部送给您好了,只是有一个小小要求,请您替我抄写一卷《道德经》,如何?”王羲之二话没说,给道士抄好他要的经卷后,高高兴兴地带走了道士的群鹅。
如果说,勤奋造就了王羲之的绝妙书法,那么还可以说,观群鹅之态,才有了王羲之书法的变化多姿。
(程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