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政企 > 潮州市政府机构设置 > 区县政府 > 潮安区

凤塘镇淇园村:留住传统守护古村落里的“文化密码”

发布时间:2024-01-02 20:54: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凤塘镇淇园村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古称“淇头”,文化底蕴极为丰厚,村内古建筑物种类繁多,虽年代久远却仍功能完整,承载着淇园古村落的沧桑之变。近日,淇园村入选第八批广东省古村落名单。

来到凤塘镇淇园村,古朴的祠堂、寺庙、民居映入眼帘,岁月更迭,四季轮回,这些古老建筑上落满了风雨的痕迹,但是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讲述着曾经的历史。这当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三桥之一的“驷马桥”了,其讲述的是淇园族人郑谅的故事,他为官刚直,不阿权贵,为后人所称赞,古人云“来到高规岭,望不见驷马桥;踏上驷马桥,望不见凤塘乡”。

郑智勇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郑鑫浩:我们的祖先谅公当时在南京做官,为官清廉,回乡时带一堆石头回来,但是当时朝廷里有一些奸细知道后向皇帝报告,污蔑谅公拿了很多金银珠宝回家,朝廷派许尚书去察看情况,发现一船全是石头,于是尚书把结果上报朝廷,称其为人忠直,皇帝宣谅公面见,见郑谅无心政事,又感叹其路遥跋涉,便赐他“荣光里”三个字让他回乡,有说法称路过的官员看到这三个字,文官便下轿、武官便下马。

一路见证着淇园历史的,除了历经风霜的旧祠古桥,还有灼灼生辉的古民居建筑群,据了解,淇园村至今仍留有祠堂12座、名人官邸5座、另有传统民居公厅50多座,其布局朝向、尺度模数、构建装饰都依五行布局而建,再配以石雕、木雕、彩画嵌瓷等工序,使建筑物外形更为艳丽醒目。郑智勇故居作为淇园的代表性传统民居,占地约140亩、建房300间,南面以“荣禄第”为主体,附以“驷马拖车”,东面以“海筹公祠”为主体,左右两旁建有4座院宅,形成名为“仁美里”的巨大建筑群。郑智勇文化研究会 副秘书长 郑鑫浩:郑智勇先生从小就是一位穷苦的农民,后来为了闯出一片江湖,过南洋(泰国),发迹之后为我们家乡的建设贡献很多。在清朝年间,1918年潮汕大地震,投了三十八万两的黄金修复南北堤,使我们潮州的人民得到安宁。之后还建了一所学校,名为智勇高等小学校,给贫困子女免费读书,另外还修了两条路,一条通往潮州,一条通往浮洋,其价值媲美如今的高速公路。“二哥丰”是一个大智大慈大悲的人,古代说的“生有二哥丰、死有大峰公”就是出自于他这个人。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古村落亦是。九百年来,淇头的一座座古祠、一厝厝民居,犹如滋养文化血脉的“甘泉”,孕育了无数文人志士,先后在宋、明、清时期出了郑伯舆、郑谅、郑仕翼、郑卓越等四位进士。近年来,淇园村高度重视古村落保护与传承,同步推进古宗祠修缮、非遗传承、基础设施改造等工作,让这座“记忆中的故园”重焕新活力。

淇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郑章平:我村自去年申报广东省第8批古村落以来,经过宣传古村落文化保护,得到村民大力支持和拥护,发动村民捐资修缮古祠堂、公厅,现“亦文公祠”“毓秀公祠”“诗生公祠”及三座公厅正在修缮中。

附件:

关于潮安区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