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文明创评

堤头村:老祠堂化身文明实践站,提升村庄凝聚力

发布时间:2024-01-04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堤头村位于潮州市枫溪镇东南方,仅靠韩江西溪沿岸,是一个人口规模不大的传统潮汕村落。近年来,堤头村积极响应潮安区“将老祠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融合”的发展呼吁,将本村70多年历史的八德公祠打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让老祠堂在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中焕发新活力,更加凝聚堤头村的村民,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质添彩。

据堤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谢玉芬介绍,堤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于2020年,之所以将实践站整合设立在村里的八德公祠,不仅因为公祠面积宽阔设施完善,更因为这一场所对村民具有特殊的教化意义。“它是我们村的唯一一个祠堂。”谢玉芬告诉记者,“普通的祠堂,多是一个姓氏独自建设的,八德公祠则是由村里的八姓家族合建的祠堂,它是我们村团结友爱、世代和睦相处的象征。”

据了解,堤头村早年就有李、林、杨、邱、谢、陈、郭、董八个姓氏的人家共同聚居,虽然村里姓氏众多,但村民一直都和睦相处。上世纪50年代,由于长久没有祠堂,堤头村各姓村民聚到一起,决定打破传统观念,合力兴建一座祠堂。代表八个姓氏的“八德公祠”建好后,堤头村村民更加团结互助,这份和睦相处的情谊也令周边各村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如今的八德公祠,已经成为集政策宣传、村民课堂、休闲阅读、纠纷调解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公祠内面积最大、最宽阔的永睦堂,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标识上墙。谢玉芬说,原本就代表村子和睦团结精神的八德公祠,在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后,更加增强了村民们的凝聚力。

潮汕地区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潮曲潮剧、传统民间舞蹈以及中式弦乐等,因此,“以文化主导文明实践活动”成为堤头村创新文明实践、服务村民的抓手之一。谢玉芬表示,为了充分利用实践站这个平台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她发掘本村热心人士和有号召力、影响力的乡贤,带头成立了以文艺服务为主的志愿队伍,目前总人数约有30人。

“自从有志愿队伍后,我们村民的文化生活就变得更加丰富了。”谢玉芬称,在志愿者们的支持下,实践站现在每天都能定时文艺文化活动,教授村民学习唱潮曲潮剧、跳舞和踢弹奏传统中式弦乐等,并组织文艺竞赛活动,活跃村里的文化艺术氛围。“特别是每年春节、妇女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实践站还会专门举办戏曲、舞蹈表演,组织大家猜灯谜、做游戏,这些都由村民全程参与,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也让我们的非遗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

谢玉芬还告诉记者,堤头村全村目前有常住人口1900多人,整村的人口规模和占地面积都比较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积极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该实践站的志愿服务队每个月至少开展两次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党史宣讲、普法宣讲、开展卫生清洁活动、参观革命遗址活动、志愿者巡河活动、环保徒步宣传活动、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等。

此外,堤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在村内开展形式和内容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每年“七一”,他们会组织党员、老干部到红色基地重温革命先烈丰功伟绩,传承红色精神;暑假期间,邀请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到为村里小学生上趣味物理课;妇女节前后,还联合潮州市妇联,开展讲古普法基层行活动......这些活动为堤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经验,也为村民提供更多文明实践活动机会。

谢玉芬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堤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仍将围绕建立健全“文明村庄”的目标,创建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工作,推进文明实践活动的全民参与,也让文明实践成果惠及全民。

关于文明创评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