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壬癸行吟集》跋

发布时间:2024-03-29 09:01:07 来源:潮州信息网

□ 罗锦亮

陈耿之兄《壬癸行吟集》即将付梓,嘱余作跋。我自忖学识浅薄本不敢应允,恐文句不通而有损耿之兄之佳著。但耿之兄是我向来十分尊敬的人,他平易近人,诗作我也偶有唱和。公暇总笔耕不辍的他经年积稿颇丰,自是卷帙浩繁,在文坛上无不对其赞誉有加。为表达敬仰之情,我只好硬着头皮试谈一点感受吧。

《壬癸行吟集》共分为凭吊怀古、山川胜景、采风感怀、文友唱和、联语小辑五个章节,真可谓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其凭吊篇读之但觉字里行间感情真挚,对亲人的思念从委婉的诗词句中流露出来,含蓄而沉郁。如“八轮参展韩江颂,五跃平台艺苑留。开阔心胸容万物,书山寻宝久悠游。”(《书山寻宝久悠游——爸爸一路走好》)“岭上水潺潺,幻影珊珊。微薪买暖御民寒。侠骨柔情齐赞叹,儿女心欢。”(调寄浪淘沙《怀念母亲》),睹物思人之情炽无不感人。

咏古贤从历史事件抒发议论,其中如咏苏东坡《七绝八首》写人状物把古贤的慷慨豪迈之形象从诗中表现出来;“生性率真好荔林”(《咏词圣苏东坡》之一)“二千律绝印泥鸿”(《咏词圣苏东坡》之七)“词风气节品高孤”(《咏词圣苏东坡》之八)。诗句令读者顿觉有时空沧桑之感。在诸多的咏史篇中,作者融情入景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从而使境界更加阔大。特别是为烈士纪念碑或故居留咏的诗,总蕴含一种精神力量。“弹痕累累毛衣血,烈士魂归祭奠台。”(《为冯铿烈士故居留咏》)“风咏灵菲落花句,日辉先烈左联墙。”(《潮安江东红棉公园》)这些诗句多么感人啊!刚健壮阔之美跃然纸上,读后顿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祖国山河无处不美,诗人所到之处,寄情吟咏。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景语皆情语。天府之国之风物;九寨沟之天然;松潘古城之神秘;阿坝藏民区的民俗特色;峨眉山之壮丽;福建客家楼之风貌等等,在诗人笔下,借景抒情而各呈异彩。

新时代日新月异,新人新事不断涌现。诗人对美丽乡村作深入调研,采风赋诗赋联。“佳味农羹迎学子,馨香潮菜乐嘉宾。虾仁作馅枇杷里,恰似黄莺伴幼鹑。”(《为佳馨农家菜续联为诗,祝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烹饪技能培训班成功举办》)读之使人犹有身临其境之感。“跃灵剪凤英才地,然淡雕龙百宝斋。今有朝阳非遗梦,千年绝活教村娃。”(《为“跃然斋”续联为诗,赞潮州剪纸传承人黄朝阳老师》)对“非物质遗产”的扶持在诗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如何培养青少年长大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些无时无刻都牵动着诗人这颗炽热的心。“老小同声颂党恩,黄童稚语述忠魂。一门英烈春诗涌,七日红潮碧山存。南海英雄铜铁汉,红军阿姆祭儿幡。茂芝火种中华播,树有根来水有源。”(《潮州市关工委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小讲解员演讲决赛现场留咏》)作为潮州市关工委主任的他,对其关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讲堂授课,所作之诗也洋溢着一股奉献精神,不一而足,耿之兄的诗词有着更多的家国情怀融入其中。

文友唱和历来为诗坛佳事,除原诗的高雅及意义外,更多还得原创作者之人品人缘,因此一诗出而百诗赓和,如《祝2022潮州橄榄文化周隆重举行》《中国瓷都国家用瓷观摩展留咏》《辛丑年大雪日访世田谒红十一军根据地留咏》等作,唱和者众,堪称风雅韵事。

冠名联由于受“冠名”的限制,要在这两联的字数中突出其对方的性格、环境、爱好、事业、意义等确非易事。但欣赏耿之兄的冠名联包括其他联语,却能做到游刃有余又不落俗套,没有平时的积淀是很难做到的。请欣赏其中的《为潮州市湘桥区社光村撰冠首春联》:“社稷生民存正气;光风霁月接春晖。”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清风纯朴以及人文景观,通过这短短十四个字就体现出来。《为百师园撰冠首联》:“百卉含英,拱立园林开化境;师名载道,传承德艺耸奇峰。”非遗传承,不但寄望于更多的参与者,而且需要有德艺双馨的大匠精神以及领头羊的博大情怀。此些含义联中自见。“为《秋晖》杂志创刊十周年撰冠首联”:“秋高驰老骥;晖煜映朱霞。”把《秋晖》创刊的意义从“老骥”“朱霞”衬托出来,老同志发挥余热的热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壬癸行吟集》我是先睹为快。今不揣浅陋聊作数语,是为跋。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詹树鸿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