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文明创评

文明实践︱古楼传新韵!饶平这座国内最大八角土楼以非遗、歌舞重现华光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4月27日下午,由饶平县委宣传部、饶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潮州市文联等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古楼新韵——潮州市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嘉年华暨饶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国内最大的八角形土楼三饶镇道韵楼举行,为基层群众送来文艺演出、灯谜竞猜、非遗体验、民间工艺展示,促进基层文化繁荣和乡村振兴。

土楼中央,潮剧唱段、古风舞蹈、音舞快板、潮州筝三重奏等文艺节目轮番上演,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喝彩不断。演出者以土楼为背景,或舞出盛世豪情、或唱响时代声音,旧与新、静与动相互融合,让古楼更添活力,焕发灵韵。

在舞台周围,多个非遗展示摊位沿着土楼成弧形排开,手拉壶潮州木雕石雕、潮绣、潮州手钩花、饶平采青……琳琅满目的手工作品,引得现场观众驻足围观。

“本次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文艺志愿服务,一体推进文化演艺与场馆景区、农贸产业、民俗体验联合联动,在文化旅游品质上打造新引擎,更好促进基层文化繁荣和乡村振兴,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饶平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员表示。

三饶镇南联村小学学生黄玉娴表示:“今天看了这么多精彩节目,我深深感受到了潮州文化、三饶道韵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像今天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一样,把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链接

道韵楼是国内最大的八角形土楼,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韵楼在明代建楼时地属饶平县光德乡弦歌都下饶堡倒塭村,为下饶黄氏族人所建,起初无楼名或以村为名“倒塭楼”。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原前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在同姓同宗族人的邀请下到访此楼,为其取名“道韵”,挥毫提书“道韵楼”三字,嵌刻在楼门正匾之上,保存至今。

“道韵”二字既与原村名“倒塭”相同,而且出自《乐经》“管弦道韵”之经典,与弦歌相映成趣,形成“弦歌道韵”的幽雅画面,体现了先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道韵楼所处的饶平县三饶镇在人文地理上位于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因此在建筑风格上也呈现出潮汕、客家两个传统建筑体系相互融合的特征。正是黄氏族人对潮汕和客家两个民系传统建筑精粹的兼收并蓄和灵活运用,创造了道韵楼卓越的建筑文化、艺术和技术成就。

由于长期受风吹日晒、飘雨尘积等影响,道韵楼破损严重。为保护传承好这一宝贵的历史文物,饶平县对其屋顶、内部木构架、墙体等进行修复。经过近4年的整修加固,道韵楼重新焕发光彩,于今年大年初二正式恢复开放,以更加完整的面貌迎接四方宾客的到来。

关于文明创评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