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对症“下药”让古茶树焕发蓬勃生机

发布时间:2024-05-28 20:24:31 来源:潮州信息网

凤凰山上,广州的“树木医生”团队利用先进设备为凤凰单丛古茶树“体检”,把脉开方。事实上,茶树的病虫害有300多种。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研究发现,凤凰单丛茶产区的病虫害还有一些独有的物种,它们才是需要重点防治的对象,于是利用生物条形码等前沿技术,对此开展了持续的研究和探索,并开出了精准的“药方”。

对症“下药”  让古茶树焕发蓬勃生机

5月25日新闻视频

病虫害是影响古茶树生长的重要因素。起初,我市的农业部门之所以为茶树“求医”,是因为发现了茶树枝条上的一种病,后来被命名为“枝肿病”。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兴民:枝肿病一个是在其它茶产区没发生,这边是一个新发现。第二,枝肿病常年发生,而且逐年累积。因为一个病害它的病原物的确定,是整个病害精准防治的关键,我们找了两个广东省内做得比较好的研究团队,独立分开,各自去做,我们要把所有这些菌分离出来,分离出来以后里面有很多菌,我们再一个一个回接到健康的茶苗上,然后出现相同的症状,我们就确定那个是病原。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反复去确认,最后确定是棺孢腔菌属和节孢菌属这两个菌的复合危害。

除了枝肿病,茶天牛的危害也不小。茶农们每年都根据之前积累的经验进行防治,但专家团队发现,茶农们实际上都不知道危害他们家茶树的究竟是哪个种类的茶天牛,自然也就无法有效防治。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兴民:仅仅这个物种的鉴定,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我们这里的古茶树价值特别高,我们不能把茶树轻易打开,我们不能直接去看它到底是哪种天牛。我们找一些树,已经被天牛蛀死的,我们把天牛幼虫取出来以后,我们用生物条形码技术,我们取它的DNA,然后进行复制,测它的独特的生物条形码,通过这个条形码进行比对,最终我们确定它是哪一个物种。

依靠生物条形码等前沿技术,专家们终于确定危害凤凰单丛茶的天牛为四脊天牛,并开出了精准的“药方”。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兴民:我们所有的措施,第一个要有效果,第二要省力,当然了,还要省钱,这三个方向。我们采用的是只在树干下面30到40厘米,我们就喷一圈的药剂以后就可以杀死天牛,我们做了实验发现它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5%以上,所有这些药剂我们全部做了药效的残留实验,全部是安全的。

有了尖端技术的支持,专家们妙手回春。近年来,凤凰茶区近60棵濒危古茶树陆续康复。

市茶农协会会长 魏继业:这棵“香番薯”古茶树已经有600多年了,在五六年前出现衰弱,掉叶子,然后慢慢有枯枝出现。起初这棵古茶树最多的时候(产量)差不多20斤,减到最低的时候6至7斤左右。看着情况越来越严重,也比较着急。潮州市农业农村局邀请华南农业大学一些教授过来,他们也弄一些药剂,这棵古茶树明显在这两年从大树干开始已经发芽了,也非常茂盛了。这些专业的团队才能让我们凤凰这些古茶树有希望。

在凤凰镇凤西村,保护茶树的还有这些太阳能茶树害虫专用杀虫灯。这是华南农业大学研发团队用4年时间,为凤凰单丛茶区量身定制的,可以诱捕多种害虫。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桑文:这个灯的核心还在于灯泡上面,这个灯泡根据整个茶区主要的害虫,比如说四脊茶天牛,还有茶枝镰蛾,小绿叶蝉,根据他们的敏感光谱,所专门设计出来的波长,然后根据波长定制出来这种光源,这种光源对我们这几种主要的害虫它的捕获能力更强,减少了对其它一些非靶标昆虫的误伤,所以这个灯更加精准和生态。

针对茶树病虫害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农业部门携手高校研究团队,大力推广具有针对性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防控新技术,促进茶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桑文:由于我们单丛茶种植区,它的地形比较复杂,所以我们需要根据突出的地形或者山坳的地形去用无人机找寻合适的布点范围,采用了棋盘式的布局,这种布局才能把杀虫灯交互的光源的吸引发挥到最大的作用,这个茶园我们布置了将近20盏杀虫灯,它所覆盖的范围差不多在300亩左右。

茶农 涂志庆:不用我们去操作,这个是纯太阳能,白天充电,晚上时间到了就自然亮起来,对茶农来说特别方便。第一不会占地方,第二绿色环保。老一辈多多少少用一点(农)药,但是用这个杀虫灯根本就不用农药,叶子的虫子大大减少了,比没有装灯之前提高了5%的产量。

五年来,我市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连续开展“潮州市茶树病虫害控制和科学治理”攻关,共设立6个调查点,并建立7个茶树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区,重点研究病虫害发生的种类、规律与防治技术的试验,关注古茶树的救治与复壮工作,形成了古茶树的健康巡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

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 李桂斌:找到了(病虫害防治)方法,也挽回了茶农的损失,也避免了病虫害大面积暴发。通过这几年的研究,申请了5项国家专利,这些研究也填补了一些国内的技术空白,茶树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也成为农业主推技术在全省推广。

古茶树是一种不可代替、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面对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宝贝”,利用前沿技术赋能增效,蓄势新质生产力,探索保护与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毕可可:接下来,在传统的茶园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更加全面地加入这些新型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进一步提升整个茶园管理的水平,做得更加细致,更加科学,共同来推动我们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兴民:我们现在整个国家的农业技术也好,包括世界上的农业技术也好,已经得到快速发展,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做害虫的绿色防控,我们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传统,我们要吸收世界上最好的,最先进的技术。新型的生产力一定是以后我们最有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我们农产品的提升,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健康生活等等都离不开这些,我觉得要往这方面去好好发展。

相关链接:高科技赋能 保护古茶树

来源:潮州电视台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