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12 09:51:46 来源:潮州信息网
□ 刘荣昌
过年了,如今给孩子压岁钱倒是省事,微信转账即可,而我却想还是有点仪式感为好,特意在单位换了些崭新的百元钞票。将钱装进信封时,忽然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和亲戚给我的压岁钱,都干什么用了呢?几乎都是买书或看书了,其中大部分是小人书。
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大年初一,爸爸给了我两块钱,告诉我这是给我的压岁钱,并且第一次由我自己负责保管使用。我兴奋极了,第一件事就是想买几本小人书。在和平路百货大楼对面,那时候有一个很大的新华书店。在一个大玻璃柜台下,摆放着很多花花绿绿的小人书,我多少次去那里隔着玻璃看呀看。这一次好了,我很快去那里买了早已看好的《林海雪原》。我想多买几本,但实在是舍不得。在回家的路上,我贪婪地一页一页翻看,觉得有了属于自己的小人书,真是很满足。
后来,舅舅和别的亲戚又给了我一些压岁钱,大约有七八块,爸爸也一律让我自己管理。
过了节,意外地发现在我家附近,南市大兴街那边来了一个摆小人书摊的。二分钱看一本,交了钱就可以坐在小板凳上看。
这是个好去处!到了周日,除非是天气不好,一般我都要到书摊看上两三个小时。毕竟,拿压岁钱买小人书是不现实的,我想要的太多了。而这种方式,可以让我看得更多,并且很经济。那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和我一起在那里看书的人实在不少,很多都是如我一般年龄的少年。有的时候,由于人多,连小板凳都没有了,我就站在那里看。我比较喜欢看那些几本、十几本一套的历史类的,比如《封神演义》《岳飞传》《兴唐传》和《聊斋志异》。那些书不仅故事吸引人,绘制的图画也相当细腻。还有就是喜欢看打仗的、破案的和电影连环画。有时候,看完一集时,恰巧下一集在别人手里正看着,我就走近人家等,等他一看完我就赶紧接过来。
除了在这个书摊看书,我还记起另一件事情。我有一位小学同学,他爸爸是搞文学创作的,藏书不少。他说他家里有一套52册的《三国演义》,我真的很眼馋。于是,我就向他提出借来看,他说他爸爸不许把书借给别人。我绞尽脑汁,除了答应把我手里的《儿童时代》《小矿工》等书刊送给他看外,还特别拿出压岁钱中的少许“资金”给他买了梨膏糖之类的零食。我终于如愿以偿,每天从他那里得到一本,当天看完后第二天给他带回去,他再给我拿下一本。
大概两个来月的样子,我满脑子装的都是曹操、诸葛亮、张飞、关羽和周瑜之类的三国人物和千里走单骑、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和水淹七军之类的三国故事。
我想应该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喜欢上了看书,喜欢上了文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不再特别迷恋于小人书这样的少儿读物。没过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津城大大小小的小人书摊似乎一夜间销声匿迹了。我慢慢看起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东周列国志》之类的文学原著。虽然我后来在大学学的是工科,但对文学和历史的爱始终没变。这个爱好应该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吧。
新的一年来了,在这春风拂面的日子里,由压岁钱想到了这么多。希望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爱书、看书,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充实而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