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4 11:06:25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杨丽琴
车子“轰”了一下油门,转进山路,老牛一样喘着粗气,开始爬坡。
我别过脸,看向窗外。阵阵山风扑面而来,带着松树芬芳的气息,顿时感到莫名的亲切。这里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山不高,沟却不低,坎不多,坡不少。
只十来分钟,车在村头停下。我拎着给父亲和娘买的礼品下了车,看了一眼不远处,绿树丛里隐约可见的红砖青瓦房子,心中升起一种说不出的暖。我家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房子,自爷爷起,就在这个小山肩上。屋前,临水,屋后,靠山,爷爷说,这是一块好地儿。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村里人家陆陆续续下山了,搬迁到一块平坦地上,建房的建房,筑屋的筑屋,我家的屋子也是修了建,建了修,但一直没挪地儿。
我迈开了大步,上了家前面的坡。
娘坐在堂屋里摘菜,见到我,连忙站起来,说要去地里掰几棒玉米,给我带着,顺便摘些西红柿。娘不容我说话,便去厨房,挎起篮子出了门。娘就是这样,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塞得满满的。
走进院子里,父亲蹲在地上修畚箕。他头也没抬地说,准备将茅房旁边的灰土挑到大田里,正好你挑去。
我答应着去屋里拿来铁锹,父亲将灰土撮进畚箕。我挑在肩上,大步出了家门,走过门前的打谷场,开始下坡。可能是走得急,脚下猛地趔趄了一下。我下意识地回过头,父亲坐在屋檐下,慢慢地喝一口茶,抬起头,看向我。
门前的这个坡虽然不高,也不陡,但记忆里,不知摔过多少次跤呢。第一次摔跤是两岁那年冬天,父亲和娘在院子里收拾柴火。我一个人在门前玩,觉得没趣,就歪歪斜斜地走出家门,又歪歪斜斜地下坡。可能是人小,没掌握好平衡,脚下“磕蹦”一下,一头栽倒,就“咕噜咕噜”地滚下了坡,躺进一堆野草棵里。我不禁“哇哇”大哭起来。
父亲跑了出来,直冲下坡,把我抱起来。娘跟着上前,拣去我身上的草屑,拍了拍灰尘,把我抱回了家。我闭着眼,哭得又凶又狠,仿佛要挣断肠子憋过气。
父亲忽然大声说,别哭,过来。我一时被镇住,停止了哭。父亲拉着我,来到坡前,一字一顿地说,下坡时,脚下要稳,心也要稳。父亲说着,一步一步,稳稳地下坡。我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但我跟在后面,学着父亲的样子,也一步一步,慢慢地下坡。这次,我没有跌倒,而是稳稳地走下了坡。
上学后,每逢雨雪天气,父亲都会站在门前,叮嘱我,下坡时,脚下要稳,心也要稳。
在父亲的叮嘱中,我上了高中,上了大学,飞出了那个小山沟。
做人做事都跟下坡一样,有个啥?走下坡路时,脚下要稳,心也要稳。父亲说话了。
我忽然明白了。父亲急急地打电话,叫我回来,说家里有一堆活让我干,不会就为挑几担灰土吧!可能父亲得知了我近来工作不顺,意志消沉,才让我回家的。
知道了。我答了一句,是回答父亲,也是说服我自己。然后,稳稳地下坡去。
吃过饭,父亲扛着重新摘的玉米,娘拎了一包新鲜蔬菜,将我送上了班车,随着“笛”一声汽笛响,我的心随着汽车飞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