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8 09:06:31 来源:潮州信息网
饶平县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水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饶平县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1-2025年)》,十四五期间,将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通过实施水产产业转型升级各项重点工作,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预期至2025年,总产值可达到684亿。现代化养殖,是做好水产产业文章的重要内容,未来饶平水产养什么,如何养?一起来关注。
转型升级 推进水产现代化养殖——《打造千亿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报道
6月17日新闻视频
饶平县这家渔业公司占地30多亩,养殖了金虎斑、珍珠龙胆等多个品种的石斑鱼,与其它企业不同,这里采用的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鱼儿都住进了“厂房”。每个车间配置循环水处理系统,24小时运转,石斑鱼在水中悠游,畅快生长。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企业实现每立方米水体养殖石斑鱼50多公斤的高产,养殖用水95%以上回收利用。
饶平县红树林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沈卓辉:水通过弧形筛,过滤鱼粪后水就到了生化池。生化池后通过紫外线消毒到养殖池,就是这样的循环。生化池是通过毛刷、生化球培养生物膜,净化水质。水的氨氮不会超标,亚硝酸不会超标,这水养鱼不容易生病。
传统水产养殖靠天吃饭,水温、病害等因素都会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但随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普及,渔民面临的这种情况将会发生改变。
饶平县红树林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沈卓辉:在海上渔排,温度低会冻死鱼,你没办法加温,各方面病虫害,还有海水赤潮没办法处理,我们工厂化养殖就能处理,鱼如果生病了能处理,水质也能处理,所以就降低风险。按照绿色养殖的模式,肯定要这样推广下去。
节水减排、绿色养殖,未来饶平县将大力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规划在黄冈、钱东、汫洲集中连片打造3000 亩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大力推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到2025年,年产量可达23万吨,产值约112亿元。
饶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郑松弟:以推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为切入点,摒弃现有传统、落后、污染的养殖模式,引进优良品种、高质量品种,推广高产养殖技术,打造品牌,实现增产、提质、增值。
池塘标准化改造,也是推动水产养殖升级改造的重点内容。饶平县将对东风埭、澄饶联围等优质鱼虾养殖区10 万亩进行清淤、护坡、电网等改造,通过每年改造标准化池塘、现代化池塘1万亩,到2025年标准化池塘比例达到50%以上。建成1000亩的新型养殖标准化、现代化养殖水产示范园。至2025年,标准化池塘养殖实现产值100亿元。
林庭昭是海山当地的养虾能手,这几年他积极探索高位池养殖,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与传统池塘不同,高位池一般建于海边地势较高的地方,池体高2米以上,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池塘内壁铺着一层塑料膜,可以隔离土质对池水的不良影响,养殖效益更高。
饶平县通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 林庭昭:传统虾池的排水系统比较差,养殖久了里面残留的杂质多,高位池底铺了一层膜,保暖,没有杂质,减少杂质,冬天的时候盖了顶膜也可以保温。传统池的产量亩产是300至500斤,高位池的产量可以提升到6000至8000斤。
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水产良种是源头。饶平县这家育苗场占地40亩,拥有育苗水体8000立方,现代化生产车间14个。育苗车间中,每个育苗池约34立方,密密麻麻分布着五六百万条虾苗。
饶平县少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少华:我们看到的这虾苗是“粤隆1号”,经过人工选育已经是第六代,它的抗病能力高、生长速度快,增产方面比普通虾可以增加15至20倍,抗应激能力也比较强。
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水产种苗培育技术体系,并与南海水产研究所、汕头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种苗质量不断提升,被评为省级水产良种场。
饶平县少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少华:虾苗大部分销往珠三角、上海、江苏、福建、天津都有销售。土白虾的价钱现在的行情每万条苗是10元左右,我们场良种的虾可以卖到60元。下一步要增加技术的投入,争取高等院校的技术支撑,良种培育要继续深入研究跟推广出去。
在提高育种科技水平方面,饶平县将加大优良品质的引进力度,引进新一代高值南美白对虾亲本、金刚虾亲本,使育苗产量提高一倍,产值提高三倍以上。
饶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郑松弟:结合佛山科技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的技术支撑,创建大埕水产种苗繁育基地,逐步地改造、优化海山镇现有的育苗场,大力推动种苗场的发展。
饶平县还将通过优化传统网箱养殖、稳定深水网箱养殖、控制滩涂贝类养殖、推进淡水养殖现代化以及拓展中深海捕捞发展空间等一系列举措,推进传统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潮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