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2 09:33:12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杨丽琴
自古到今,雨,总是充满着诗意,不管是绵绵细雨、柔风甘雨,还是滂沱大雨、凄风苦雨;抑或是杏花雨、梧桐雨、芭蕉雨,都有着别样的意蕴,唯有谷雨不同。“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它质朴、温馨、饱满,滋润心田,给人以美好希望。
在古代,人们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谷雨后,气候变暖,降雨量增大,浮萍长势迅速,接着布谷鸟开始抖动浑身的羽毛,按捺不住满腔的热情放声歌唱,布谷声声,催人们布谷,然后,戴胜鸟飞临桑树枝头,开始活动。
谷雨时节,也是田里的庄稼生长的最佳时期。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种棉家家忙。”“过了谷雨种花生。”一粒种子落地,在雨的滋润下,快乐地发芽,喜悦地生长。一转眼,便“扑啦啦”催生出千万棵嫩绿的秧苗,染绿了庄稼人的梦想,也让庄稼人享受到耕种的乐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记忆里,天刚一放亮,布谷鸟就站村头的老槐树上,不厌其烦地叫喊着:“布谷,布谷”。于是,整个村子仿佛被叫醒了。家家户户的门开了,人们扛着各种家具,走向田野,山间。
春天里,人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每天要做什么,头一天都要想好。起床后,父亲直奔后面的厢房,那里有他的宝贝。父亲粗糙的大手,从墙角的水缸里抓出一把稻籽,透过窗户撒进来的亮光,那一粒粒胖胖的稻籽上伸出了嫩嫩小白芽,父亲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孩子”,父亲咧开嘴巴,笑了。然后,他操起手边的笊篱,小心翼翼地捞出稻籽,轻轻放在箩筐里,那温柔的动作,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装满了,挑起两箩筐稻籽,肩上扁担一颤一颤的,和着“咿呀——咿呀——”的声响大步走向田里。
母亲麻利地梳好了辫子,整了整那套粗布衣衫,扛着一把锄头去门前的菜园里,埯瓜点豆,播种移苗。盛夏酷暑时,餐桌上脆嫩的黄瓜、紫莹莹的茄子,还有豆角、番茄、冬瓜汤、瓠子汤……那一道道新鲜美味,都是母亲菜园里结出的丰硕果实。纯绿色的农家蔬菜,就是它们,滋养了全家人的身体,也润泽着我们的心灵。
孩子们也不闲着,将牛拉到坡地上,这时的牛似乎格外地乖巧,低着头,悠闲地吃着沾着露水的青草。
温润的雨如约而至,如丝绸般斜斜地飘飞在乡间,淅淅沥沥,不疾不徐,带着淡淡的清香。风更暖了,山川更绿了,花儿更艳了,种子新芽拼尽全身的气力,冲破黝黑的泥土,屹立在一亩亩方田上。旷野里,一片生机盎然。而那一帘细雨里,悠然翻飞的紫燕和披着五彩雨衣的身影,构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流动水墨画!
谷雨,带着春天的祝福,拉开浅夏的序幕。过不多久,葱绿的更葱绿,水灵的更水灵,壮实的更壮实。
有人说:乡村谷雨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延续和忠实守护者。我想做一回农人,穿梭在雨中,听听那雨声,然后,融入那绝美的雨色中。
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