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7 10:29:3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午后茶响
图|壶小乾坤大 庄建明
茶的描述,味在其次,然后更是耳听为实,而眼见为虚。
记忆里有个特别的声响
叮-叮-kia
一般是童年午睡时光所闻。清脆悦耳,但是寂寥,空洞。像乡里闹热时演到深夜的大戏,人影稀疏,灯火零落。
大音希声,这声响虽简陋,在宁静的夏天中午却可以凭空地搭起一个氛围。冬天它有时会被风声扰乱,或者冬天的午睡时一躺下就睡得特别香,没有来得及听。象里还是夏天的午后最清晰……
这是冲工夫茶的动静。开门七件事,毋庸置疑对潮州人,烹茶要比淘米看的重。食茶在一天里有早茶,午茶,夜茶……
午茶是最有仪式感的。早茶喝过就要开始干活,喝的总不是那么安稳。夜茶灯火明亮,总要看看电视,吃吃水果,或呼朋唤友或左邻右舍拉拉家常。这时热热闹闹,那盘茶变成个身旁的梅香(丫鬟)而不是交流的朋友。
图|工歇食茶 林小强
喝茶的举动,变成“茶侍”而非“侍茶”。
只有中午,阳光已爬至屋顶,屋内色调返暖,有阳光洗涤后的清爽。这个时候有人午睡,有人醒着,为了不吵到睡着了的,大家的声音和动作都自然得压低些,猫轻轻弓背伸着懒腰。
电视也是不开的,可能就扭开小收音机,只要小小的音量,无论是潮剧弦丝抑或跌打药酒广告都可以幻化成深远的世态背景。
“功课无了时”-这个时候,就算田里的农夫,打铁的老头,鱼档的伙计,棺材铺的木工也会暂停歇息,悠悠守在茶炉边┈┈
这,有一个长长的下午的光阴,慢慢调整心跳和呼吸,水可以慢慢煲,茶可以慢慢滴,杯子可以慢慢端。
捏住杯子拎起,杯脚在茶盘的边缘轻轻划一下,发出“kia”的短促又清脆一声,这是陶瓷特有的质感。送到嘴边稍皱眉头试探性的呡一小口试试冷热,然后分两口喝完,眉头舒展。
图|陋室茶香 庄建明
亚热带街市长大的小孩,没有那么宽广的天地可以放浪,习惯于“察颜,观色” 那根神经总是要更细一些。小时候在房间午睡,不自觉捕捉着父亲在客厅冲工夫茶的动静便能猜测伊ㄟ心情。
无旁杂事打扰时,心情爽朗,睒着书报,茶事,自然不紧不慢,动作轻盈。水煮开了呼呼呼呼,像别峰山上穿过松林的风,然后有条后山淙淙的溪流,泉水“咕咕咕咕” 茶慢慢注入了三个杯中,色泽均匀。山顶庙宇的早课进行着,段落中轻敲铜钵“叮~Kia~”神清气爽,带着空间的自然混响。
茶品过一样杯,听见意味深长的一声长叹,有如隐居的老僧,闭目参禅,把农事,安排到来春。
如果心情烦郁,那冲茶声犹如斜风急雨时下时停,感觉水温不济,茶盘紊乱不齐。而拎茶杯的这声“Kia-”,发出迟疑短促的顿响,像敲闷锤的响板。戏台上的角儿正行走在凶险的夜路,踩着猜疑的步调。
图|茶语飘香 陈泽霖
父亲是理想主义派,他想要的东西仿佛都不在这个时代。他不爱与人议论家长里短,不爱于人窥探他人的生活,在邻里谈得来的朋友自然不多,能高谈阔论的只有寥寥无几知青时的朋友。
而偶尔茶盘king·king kiang·kiang如秋收时亢奋的节奏,不用太具体去听明谈话的内容,便知道他的朋友到了。他们聊的无非也是历史时事,但这些话题在省尾国角的市井是虚无魔幻。
他们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感叹,那拎茶杯“Kia~”的一声,也时而像公堂的响木,时而像落定的棋子。或者说像个冷爵士现场,因为话题一开就从“暹罗诐到猪漕”。(天马行空)
看《悲情城市》,里面有一幕:1945年刚光复的台湾九份一间茶楼上,吴念真和几个知识分子朋友对着灯火阑珊的街道唱起《流亡三部曲》竟然感觉同他们出奇相似,感觉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
木心说“要用悲情的眼光看待世上不悲情的一切”,也许这也就是叔本华的“人活着时时要有死的恳切”。我想这也是对生命的慈悲。
失明的博尔赫斯用几句诗点明了生活的本质——
那夜色初上的街道与我无关
每幢楼舍都是烛台一具
人的生命在燃烧
好比是各不相同的蜡炬
我们向前跨出的每一步
都是在髑髅地里驰驱
图|红炉火 林哲
这样的殊途同归想来也是何等苍凉。那这中间我们的心境应该寄托于何方?
我想还是一杯茶最实在。
在广州生活,快速的节奏别说午茶了,工夫茶自己都泡的少,没有闲工夫闲心情怎么享受得到工夫茶入世出世间的韵。后来听许多世界音乐,但午后那几声茶响的迷恋并未消减,但爵士大师都做不出来的律动。
幸好午后,母亲还是要冲茶的。偶尔会蹭两杯。伊同我在广州,父亲在家乡。父亲甚少社交,但对着阿母却有说不完的话题,更多的时候像个孩子一样天马行空地倾诉,几十年来如此。
现逢休息日在房间午睡,听着客厅里母亲的茶盘叮叮当当,想到父亲此刻不也在煮水烹茶自酙自饮?两个声音是否会默契如复调音乐,一响一和?
这声响确确又遥生了“天涯共此时”的基调。
作者|李四顺
主办单位
中共潮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单位
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
潮州市作家协会
潮州市摄影家协会
《韩江》编辑部
潮州市小小说学会
支持单位
后来文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