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杭州西湖读诗词

发布时间:2022-09-16 08:55:10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邱喜桂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是苏轼在第一次来西湖的1071年间所写,时任杭州通判。

“通判”一职,始于宋,止于清,是地方行政官员的一种。宋时,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下到地方,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存在,负有地方的行政及监察职权。

苏轼当时巡视西湖时,看到了葑草已淤塞了西湖,有心治理,但通判官位尚无决策权。坐船游湖,宴饮中,又晴又雨,西湖太美了,他吟了这首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水波荡漾,银光闪闪,好美啊!忽然,下雨了,“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雨天的山色十分奇妙。

从《饮湖上初晴后雨》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苏轼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大自然美景的苏轼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这首诗前两句是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之妙,写得自然传神,令人过目不忘。

评家说,多少西湖诗,一比此二句,都暗淡无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苏轼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而西湖不管晴姿雨态都是美景如画,奇妙无比,令人神往。从人们自此把西湖也叫“西子湖”看,足见此诗的影响力有多大!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美、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广为流传,使西湖名声大噪。

许是此诗写得太好了,时隔十八年后,皇帝又钦点苏轼来杭州,职务:知州。这次有职有权了,到任的次日,苏轼又重游了西湖,那时的湖面已有一半以上成了葑田。他怀着忧虑之情,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的感叹。他决心整治西湖,次年4月,他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章。

乞度牒,讨要度牒名额。僧道出家,由官府发给凭证,称之为“度牒”。唐宋时,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度牒”上面详载僧尼的年龄、俗名、本籍、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僧尼持有度牒,可以明确出家人身份,可以得到政府的保护,同时还可以免除地税徭役。

哲宗马上批复同意,拨款一万七千贯,苏轼觉得不够,便又卖了100道僧人度牒,也得款一万七千贯。就这样,中央出一点,地方出一点,轰轰烈烈的西湖整治开始了。

疏浚西湖,规模多大?动员20万民工。一时间,西湖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清淤排涝,挖泥挑土,运石筑桥,葑草和泥修堤,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并在堤上建了六座石拱桥。

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这条长堤就是与白居易“白堤”齐名的“苏堤”。

有史以来能与苏轼(苏堤)相媲美的当推唐朝的白居易(白堤)。都是大文豪,都来杭州任实职,都大刀阔斧整治西湖,都赋诗词西湖。

长庆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是年,杭州人赖以生存的6口水井已出现了堵塞,居民饮水十分困难。白居易马上派人给六口井进行疏浚,使井重新清水荡漾,然后他又修建了一道拦湖大堤。

在任期间,白氏全面疏浚西湖,兴修水利,拓建石涵,修筑堤坝,增设水闸,加大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杭州)至盐官(海宁)间农田的灌溉问题。

其实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堤坝,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称为白公堤,并非现在的白堤。

白氏在钱塘门外修堤,建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还书写《钱塘湖闸记》刻于石碑,写明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如今白公堤遗址已荡然无存,但后人却借时称“白沙堤”的堤坝,改名为白堤,以缅怀白氏。

白氏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词。最为著名的作品有《忆江南》等。

白居易给杭州留下了一湖清水和一道方堤,还有百首诗歌。他的那首《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感受白氏对杭州依依不舍、永难忘怀的眷恋之情。

由于这首诗的流传,人们把西湖从断桥到平湖秋月的这条堤称为白堤,以寄托对白氏的缅怀。

杭州西湖入选世界景观遗产,正是从白居易算起的!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自公元9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景区内遍布庙宇、亭台、宝塔、园林,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岸堤岛屿,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数百年来,西湖景区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日本和韩国的园林设计都产生了影响,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2011年6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列入目录景观的范围包括“西湖十景”以及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等文化史迹,共计3322.88公顷。

我多次到杭州,游西湖,领略湖光山色之妙;祭岳坟,寻思忠奸人物之别;读苏诗白词,赞叹文豪的神来之笔。

“文化景观”里赏景观、看文化,个个景观都有精彩故事,处处文化均显浓墨重彩!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