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老屋情结

发布时间:2022-11-13 09:46:31 来源:潮州信息网

李倩仪

在这世间,我们很多人都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迷人的风景。然而,总有一处明净的地方令你念念不忘。对我而言,外婆和外公居住的老屋便是这样的所在。一说起这座老屋,心中那根柔软的弦便被轻轻拨动了。

悠长的小巷,斑驳的绿墙上爬满了厚厚的青苔,时有蚂蚁结伴而行,小巷的两边住着几户人家,家里养着几只鸡和鸭,门里的龙眼树努力把枝丫伸过院墙,叶子葱绿,夏天,一串一串的龙眼挂满枝头,惹得路人都对它投去赞赏羡慕的目光。穿过小巷,来到巷中,拐个弯,便出现了这座老屋,这是外婆和外公生前所住的地方。

这座老屋是外公的祖宅,屋子年代久远,中间也翻新过,但是整体布局并没有多大改变。它是仿照潮汕厝“下山虎”的造型而建的,轻轻推开大门,一方天井便展现在眼前,天井中有一口水井和一个水缸,穿过天井,便来到后房,那是外婆休息的地方,简单的家具摆设,用瓷砖铺成的干净地板,使得这间屋子无比温馨。后房隔壁是格间,那是小厨房,里面还垒砌了一方小小的灶台,可供逢年过节蒸粿用。格间的后面是一间柴房,早年间那里堆放了一些烧火用的木柴干草。与后房对应的另一边是前房,那是外公生前休息的地方,里面的陈设简单,最不能忘的是那张简朴的木桌子,外公时常坐在床沿边靠着木桌写字。前房的隔壁是另外一间格间,比较宽,每次祭祖,都在这里进行。

小时候,我经常来外婆家玩,每次来,外婆总会打开电视让我们不受时间限制,尽情看动画片,接着再拿出很多好吃的招待我们小孩,临走时还塞给零花钱。有得吃有得玩,这里简直就是一方小小的乐园。

长大一点时,我更喜欢来这里看外公写毛笔字。外公上过学,读过书,成绩也不错,虽然后来家境衰落,使得外公不能继续学习深造,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因此常常得到周围人的夸奖和赞叹。犹记得那时候,来到这里,外公总喜欢教我们小孩写字,有时候他随意地用毛笔沾着水,蹲在天井,在地上自如地书写着给我们看,可调皮的我们不肯静下心来认真学,以至于如今我后悔当初没有跟着外公练好毛笔字。虽然那时我不喜练字,但每当见到外公在写毛笔字时,我总喜欢站在他身边,认真地看他书写。写字时,他断然不会和我说一句话,我也就安静地看着,周围悄然无声,仿佛时光也凝住了。印象最深是临近春节时,外公会很忙碌,他忙着写春联,常见他在天井摆下八仙桌,站在桌边,手执笔挥洒自如,一笔一画,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个个秀丽端庄的字便展现在眼前。这些春联,一部分是写给自家贴的,一部分是贴在村里的祠堂。

那时,外公写字,外婆绣花。晨昏之时,总能看见外婆的“花规”放在天井里,她戴着老花镜,弯着腰,穿针引线,一针一线地绣着,旁边放着一部收音机,里面正播放着潮剧。清风吹,暖阳照,就在这方天井里,我摇着水井,看着水流缓缓而出,岁月的温暖悄悄地填满我的整个心灵。

后来,外公走了。临走前的几天,他已经没有多大力气了,但喜好写字的他,依然拿起笔写了几个字送给我,后来,这几个字便成了我对外公永远的怀念,它一直被我珍藏在书柜里,不轻易拿出来。

外公走了,外婆也老了,不再绣花了,这方天井一时间变得寂然无比。在我外出工作的日子里,回去看望外婆的时间变少了,但我总争取每个周末可以去陪陪她。每到周六的清晨,她总会搬上凳子坐在天井里,因为她知道周末一到,我总会来看她,而我知道她总会等,所以更应该去,我们就这样保持这份默契。见到我的时候,老人家精神矍铄,笑容布满她沧桑的脸庞,尔后总进进出出后房和格间,找出她刻意留的水果给我吃,嘴里还念叨着:“你下次来看我,别买东西了,我有得吃,你别浪费钱。”一会又说:“你看你带给我这么多东西,我想想要送你点什么好!”我总告诉她别忙活了,坐下来我们聊聊天喝喝茶就好。就这样,在茶香氤氲中,我们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讲着,讲到没有话说的时候,老人家总会说:“你再想想,还有什么要跟我说的呢?”每每我要回家时,老人家总不舍地说:“这么快又要走了,不再坐一会吗?”然后又一路把我送到巷口。这条小巷不长,我常常牵着她的手,慢慢地走着,一直到巷口,老人便站在那里,望着我远去的方向,我频频回头,挥手让她先回去了,但她却执拗地要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肯离去。

时光消瘦,老屋也老了,穿过小巷,站在老屋门外,木门上外公曾经写下的字,字迹也有些模糊了。我轻轻推开这扇门,仿佛又看到了外公在天井里写字,外婆在绣花,旁边的收音机里传来潮味浓浓的一段选曲,温情在老屋里荡漾开来,汇成萦绕在我心中的老屋情结,久久回味着,回味着,成为我此生深深的眷恋……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