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民风民俗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发布时间:2023-03-14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亿万家庭幸福安宁,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一些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而且罪犯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政协委员以及潮州法院等有关部门。

据了解,当前我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以下特点:以侵犯财产犯罪、暴力犯罪为主,其中寻衅滋事犯罪居于首位,抢劫、诈骗案件也多发高发;罪犯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涉案未成年人受教育程度低;结伙作案、犯罪团伙化较为突出;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愈发凸显。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在学校里接受良好的教育,选择未来的奋斗方向。可是由于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学校德育欠缺及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以及未成年人自身辨识能力和控制能力薄弱等种种原因,导致一些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市政协委员佘毓榆说,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用不言而喻,可是有的父母教育方法落后,有的父母过于关注孩子学业成长,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在监护人教育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一些孩子易形成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等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等,这些家庭教育匮乏引发的问题是未成年人陷入犯罪泥潭的关键因素。

佘毓榆建议,教育部门、妇联、学校要加大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和宣传力度,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注意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对孩子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培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成立“家长服务中心”,面向全市家长举办家庭教育政策法规、科学教养等专题培训,提高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能力,培育良好家风。

在佘毓榆看来,德育教育是遏制犯罪动机产生的心理防线,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应坚持以德育人、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德育考核,把德育内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对于未成年人容易产生的逆反心理、盲从心理、攀比心理等心理状态,要及时正确疏导和教育,守护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由于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她建议,要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优化对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的方式,通过编排相关的校园舞台剧或者话剧等更易被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法治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素养,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及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社会的呵护。佘毓榆建议,有关部门增设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未成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德育教育基地、校外活动教育基地,切实解决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匮乏等问题,以满足我市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司法界的关注焦点。我市各级法院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潮安法院浮洋人民法庭创新普法宣传,以青少年学生熟悉的“身边人”和“身边事”为题材,以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矛盾纠纷为着眼点,制作铁枝木偶普法短剧《无知的灾难》,将普法教育融入生动精彩的戏剧中,让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该剧获评省中基层法院2021年度新媒体好作品,取得良好普法效果。

潮安法院浮洋人民法庭还积极打造特色少年法庭审判品牌,挂牌成立全省首个在人民法庭以加挂牌子方式设立的少年法庭,挂牌成立全市法院首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模拟法庭,开展多形式模拟庭审活动,建设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感化基地,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工作。

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感化基地,学生通过现场与法官“面对面”互动,观看普法短剧及科普教育短片、体验VR禁毒系统、阅读法律书籍等多种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法律魅力。基地内设置“心理咨询室”平台,建立“1+1+1”法治帮教团,积极开展“爱心连线”活动,扎实做好法治帮教工作,力求达到“1+1+1>3”教育效果。

浮洋法庭积极打造特色少年法庭审判品牌只是潮州法院致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潮州中院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坚持深入开展“法官进校园”活动,采用“走出去”方式开展法治宣讲。其中,连续13年选派优秀法官担任湘桥区城西中学法治辅导员,定期为结对班级学生上法治课,宣讲法律知识。潮安法院普法项目《潮安法院创新“四式”模式 打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范式”》获评2021-2022年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工作项目的“优秀普法项目”。饶平法院发布全市首份《家庭教育令》,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湘桥法院“独角兽”普法团队多次为青少年学生带来生动有趣的普法课堂。枫溪法院在古板头初级中学设立了全市首个“校园法官工作室……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未成年人的父母承担起教育职责,学校、社会、司法机关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方能呵护更多祖国花朵绽放光彩。

关于潮州民风民俗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