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9 10:11:55 来源:潮州信息网
陈佾生
中国曾被誉为“自行车王国”,在很长的时期里,用以拉货载人,自行车不但是普通百姓的交通工具,更是揾食谋生之器。
小时候,亲见大母舅用自行车载客,一日能赚二至三块钱,他就高兴得合不拢嘴。打击“投机倒把”那会,父亲偷偷用自行车载点白米上城兜售,特意载上我,用以遮人耳目,逃避市管人员的盘查。
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曾是我青葱岁月的梦想。
念中学时,家离学校十多里路,上下学我都搭坐同村同学阿平的自行车。早晨上来,我吃过饭后就到路口等阿平。阿平因要帮忙家务,每次上学时间都精准掐算,容不得半点耽搁,路上要紧踩车,拼命赶路才不致迟到。有一次,阿平只顾埋头蹬车,不意间一抬头,才发现前面一辆大货车挡住去路,来不及避让,慌忙猛刹车,怎奈车刹失灵,车不听使唤。我急忙从车后架上跳下来往后拉车,还是没拉住。眼看车子就要与大货车亲密接触,阿平慌乱中扬起车头,往路心隔离带上冲去,瞬间冲击,车止住了,人无大碍,车前轮却严重变形。抬起破车,两人小跑向学校奔去,还是迟到了,被班主任罚站教室外。
假期,我喜欢和几位有自行车的同学结伴到城里大街小巷穿梭兜风。潮州古城巷道逼仄,七拐八弯,以前管理不规范,街边巷口随意摆摊设点成常态,人来人往,烟火鼎盛,正是好出风头的少年展示“车技”的好场所。人缝中快速闪插而过,偶有失手,撞人或东西,必引来一番呵斥,倏忽间,我们已尖叫而去;忽遇人或物挡道,急刹车,脚点地,车头高高扬起,“嗞”的一声,如骄傲的公鸡打鸣;无人处双手离把,吹口哨,摇摇晃晃装欲倒状,若能招来注目惊叹,便觉飞天般快意……
大学时期,一群同学经常骑自行车到汕头玩。四十公里的路程,一路打打闹闹,说到就到,轻松快活,特别是能载上女学同者,更是拉风得意。是啊,那时代,谁拥有一辆漂亮的“国徽凤” 牌自行车,后座上载着心仪的女生,那份得意与满足,堪与登科后的孟郊媲美。
直到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我用两个半月的工资,才买下了平生第一辆自行车。
我被分配到离家二十多公里的山区学校任教,这辆“五羊”牌自行车,陪伴我走了五年的山区路。
公路沿韩江边逶迤而去,青山绿水,风光秀丽,但多数时间,骑车走这条路,我都没有好心情顾及两岸的好风景。那时正逢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时代,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石材,石场开发应运而生。韩江边的几处石场生意火爆,拉石车超重碾压,道路一个坑连着一个洼。晴天,满载碎石的四轮农用车,手扶拖拉机像老牛负重而行,“咕隆咕隆”的发动机声把一股股浓得化不开的黑烟喷涌空中,车一过,灰尘滚滚扬起,黑白两股浊气似两条蛟龙腾跃撕咬,几要把人吞噬而去。到达目的地,整个人灰头土脸,两眼一闪一眨,露出一口白牙,才能让人认得是个活物。雨天,道路泥泞不堪,踩车艰难不说,拉石车呼啦啦擦身而来,若躲闪不及,“叭叭”一声,污泥浊水迎面斜泼,溅你一身,不容商量。
当然也有开心快乐的时刻。有时结伴而行,一路上说说笑笑,路途变得短暂而轻松,心情一好,忘了一路的艰辛。此时才发现,沿途风光如此秀美,竟在埋头踩车中被漠视了。江流蜿蜒,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绿竹婆娑,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最妙莫过起雾时,雾漫江面,白茫茫一片,江中涌动的,分不清是水还是雾。路旁山腰,轻绸飘拂,仙气骤起;脚下江中,汽笛声从上游悠悠而来,却闻声不见影,似云中仙音,神秘莫测……
那时候的自行车,被当作宝贝一样宠着,每次到校或回家,自己满身尘垢可以先不管,首要任务是把车子擦拭干净,除尘、滴油,检查零部件是否松动,连轮胎上夹带的石屑草芥都要剔除干净,非精心保养一番不可。
那一辆“五羊”自行车早已被岁月尘封,唯有那些自行车车轮转出来的苦乐芬芳,还能不时穿透厚厚的岁月尘埃,撒落在清清淡淡的人生书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