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寻味不见

发布时间:2023-06-17 09:28:06 来源:潮州信息网

许镇焕

夜晚,开车路经老家的市镇时,久未萌动的念头突然动了起来,想食戏园前的大鼎牛杂粿条。尽管近些年已经没有吃夜宵的习惯,可念头一动,想着那碗以豆芽、酸菜为配料,各式牛内脏为主食的香喷喷的牛杂粿条汤,已是垂涎欲滴。于是车随心转,驱向镇区的戏园前。

老家的镇集市,斗的是晏市,相比斗早市的邻近乡镇,一直以来更具吸引力。每每下午时分,戏园前人物熙熙攘攘,有本镇的也有邻近镇的,集中到此“各取所需”。戏园前不足两个篮球场大的阔埕成了最热闹的所在,一帧帧充满人间烟火味的流动画图一直延续到深夜。当上市的人流随着夜晚的降临而退去,原来湮没于人海中的小食摊成为主流,炉火声、锅鼎声从下午至深夜,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牛杂粿条、炒粿、薄饼、猪肠装糯米、蚝烙、麦粿、猪杂汤等各式美味小食,样样叫你垂涎三尺,及至流连忘返。

幼年时候,有事无事,总喜欢到市镇上闲逛,理由无多,即使没有钱买到所要的食物,看一下过过瘾流下口水也就“愿愿”。如果有几分钱,能够买上几小块的炒粿便“欢喜到跳上天”。即使自己没有上市,但有大人得上,也争着要些许小食以作“等路”,为此,难免等到“项长长”。

幼年时候集市的情景,如电影般一幕一幕在心脑间放映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宛若浮现于眼前,一声声亲和的声音犹在耳边。大鼎牛杂就摆设在临近街口的一角,一个火炉,大鼎安坐其上,简单的工作台上布满牛杂和碗碟筷汤匙,围绕着大鼎旁是二只小桌和数只矮凳,如许的几件是大鼎牛杂的全部,一直不变的是铁打的大鼎流水的人客。大鼎中,不为人见的沉于鼎底的各式牛骨偶尔露峥嵘,这是大鼎牛杂的独创,是汤水得以吸引人的所在,让人回味的精华。肉眼可见的是时刻滚着的带着牛朥的浓香的汤水,以及悬浮于汤水上面的随时进入口腹的牛肉丸和牛筋肉。每有人“交关”,只见瘦小的卖家师父轻车熟路提取粿条放入网状铁勺,进入滚汤煮上约一分钟取出,与此同时,卖家的另一位搭档已经将味精、盐、酸菜放入碗中,等候粿条的到来。当粿条入碗,卖家师父又取各式人客要求的已经熬熟的内脏煮上一二分钟取出,装入碗中,再从大鼎中舀上汤水装进碗中,最后撒上一小把葱花,这样,一碗勾人味蕾的牛杂粿条便大功告成。卖家师父瘦小的身影,娴熟的手艺,那碗香喷烫嘴的汤水,成了戏园前一道风景。

儿时的向往,长大的念想,每每多关顾,给予自己的说法,是眷顾着那种味道,爱着那种烟火味,当然,最是那碗“煞嘴”的汤水,让人魂牵梦绕。正是基于此,方才动了久未萌动的念头。

当车开至熟悉的戏园前,充斥眼球的是停放有序的各式车辆,而没有见到街角的那个熟悉的瘦小的身影和滚烫的大鼎,非但如此,连同其他的一应小食摊全部不知所踪。可以说心动有多少,失望便有多少。

好在还有开张着的铺头,经一询问,原来是我的问题,我已经最少七八年没有上夜市来了,我所说的小食摊,早已不再摆卖。幸好大鼎牛杂很是出名,铺头小哥告诉我大鼎现在何处,让我失而复得,享受一个久未尝味方知好的良夜。

虽然,我得偿所愿,可是,那溶入血液的味道却一去不返。不见了的味道,散入四方,虽难寻,仍可见,味还在。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