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1 21:00:5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凤新街道陈桥村打造了一支“一专多能”的治安队伍。受访者供图 |
吹风机、沐浴露、洗发水、洗洁精……在潮州市湘桥区高厝塘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积分超市”里,一些生活用品明码标“价”,交易方式则是采用积分兑换。“我用积分兑换了牙膏和洗洁精,虽然这些不是贵重的东西,但让我很有成就感和获得感。”正在“积分超市”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潮州市湘桥区全面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将自治、法治、德治作为平安乡村、和美乡村建设主抓手,构建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有效盘活社会治理资源,激发党群共建共治活力,不断做好乡村治理“大文章”。
以民为本 激发自治活力
“早上起来看到地上脏了就扫干净,然后拍张照片上传到小程序上,可以得积分,也可以换礼品。”在高厝塘村,村民许少红将家门口的小公园打扫干净后,拍下照片并上传到“积分制”小程序上,页面随即显示“审核通过后可获得积分2分”。
“小积分”换来“大文明”,“小超市”撬动“大能量”。此前,高厝塘村外来人口较多,村里乱丢垃圾、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2022年5月起,为进一步激发村民自治热情,高厝塘村正式实施“积分制”,村民只要登录进小程序上传相关活动照片获得积分,就可以兑换奖品。
“获取积分的方式有许多种,包括门前三包、参与志愿活动、参与创文创卫工作,甚至家里小孩在学校获奖等,都可以获取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数值,就能兑换生活用品。”高厝塘村党支部书记许振歆说,在村“两委”班子的努力推广下,村民自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及时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提醒制止,不仅让高厝塘村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丽,村里的好人好事也变多了。
这是湘桥区激发村民自治热情的生动体现。当前,湘桥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体系,由党组织引领村(社区),由党员带领群众,有力推动基层自治规范化。
其中,凤新街道陈桥村在凤新街道综治中心和派出所的指导下,打造了一支“一专多能”的治安队伍。治安队伍在做好治安管理主责主业的同时,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寻找走失老人儿童、开展电力抢修、预警劝阻电信诈骗等,陈桥村群众已习惯有事找治安员,他们得到了村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信赖。
今年3月,陈桥村治安队接到警情称陈桥村文化广场东厝巷有一老人跳楼,接报后队员立即联合凤新派出所、街道应急办等同志,到现场了解情况。治安队员对村户的家庭情况比较熟悉,于是由村治安员积极同老人进行沟通,以此缓和老人的情绪。最终老人被顺利劝下,并由治安员送回到家中休息。
在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首创“村级三务直播”模式,打造“阳光三务”,并设立“村民议事日”,积极调动村民参与村级社会治理。在村民们的共同推动下,社光村将原有的4个污水鱼塘整治打造成党建文化公园和文化广场,并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项目建设,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农业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旅观光村逐渐在新时代乡村发展大潮中崭露头角。
法融于常 夯实法治根基
全区设立人民调解组织196个,在册人民调解员1072名,选任“乡村和事佬”1750名,培育“法律明白人”487名,着力锻造高素质基层普法调解队伍;率先成立基层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启民商事快速维权的新渠道;建立“司法+卫健”“司法+法院”“司法+妇联”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培养各类民间团体和个人品牌工作室……
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是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湘桥区将法治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做在平常,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深化“诉源治理”,用“法治+调解”浇灌出湘桥镇(街)村(区)好“枫”景。
今年5月,磷溪法庭结合潮州市传统人际交往中的“和”文化,从辖区高发案件类别实际出发,设立“和美家事调解室”,并聘请磷溪镇妇联副主席为调解员,进一步探索家事解纷新模式,提升家事调解成效,助力文明家庭打造。
自调解室成立以来,成功调解家事纠纷14件,撤诉8件。其中,田某云与田某芝于2005年开始共同生活,2009年进行婚姻登记,并育有一女,后因夫妻感情不合,田某云向磷溪法庭诉请离婚。
和美家事调解室接到该离婚案后,法官和调解员了解到当事双方关于离婚及孩子抚养、抚养费及车辆分割的请求都已达成一致意见,唯一争议是位于田某芝户口所在村居的一幢二层楼房的分割。
调解过程中,和美家事调解室成员坚持“坚守法理、兼顾情理”的工作方式,充分运用司法智慧引导当事人将心比心、和平协商,让矛盾在“人情味”中化解。最终,在大家的努力调解下,男方田某芝同意补偿35000元,女方田某云同意配合男方办理案涉房子的土地确权变更手续。至此,当事双方在婚姻、孩子抚养、抚养费及财产的分割上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
湘桥区还积极搭建宣传平台,深入企业、社区、学校开展精准普法,积极引导群众深入了解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法律知识进一步走进群众生活,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社会。
在铁铺镇溪头村开展的一场法治文化基层行进校园活动中,湘桥法院独角兽普法讲师团讲师曾漫梁以“遵纪守法,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为题,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实用的法治第一课。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德治润心 滋养首善之区
“今年3月,我有幸被评为‘潮州好人’,我将倍加珍惜荣誉,带动更多身边人尊老爱幼、向上向善。”10月22日,在湘桥区磷溪镇埔涵村,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着“潮州好人”帅新桂分享的感人事迹,发出阵阵掌声。“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宣讲好人精神,我们老百姓爱听,也更容易听得懂。”现场,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一直以来,湘桥区坚持把德治作为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德治教育在基层治理中的引导作用,以德铸魂、以德促行、以德化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软实力”,推动德治教育在湘桥区广大乡村遍地开花,持续提升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移风易俗,是惠及千家、福泽万户的民生大事,是引领文明、弘扬新风的社会好事。为了破除陈规陋习,凤新街道大园村立足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促进社会风气向上向善。
此前,大园村一村民去世,家属来办死亡登记手续,大园村“两委”干部劝他们丧事简办。“家属听从了我们的建议,没有再邀请亲戚朋友帮忙。而以前村里老人过世都要大操大办一个星期,劳民伤财,风气不好。”大园村“两委”干部说,一直以来,村里强化党员干部和红白理事会带头作用,常态化面向村民群众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多从年轻人入手做思想工作,慢慢地‘喜事廉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村红白事从简的氛围就形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形成文明新风,大园村还申请建设了骨灰堂,村民过世火化后骨灰集中放在骨灰堂,既能避免占用土地,又能减少清明时村民上山祭拜烧香带来的消防隐患。
近年来,湘桥区厚植乡风文明沃土,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达标建设。同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区设立村民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各类民间协会1188个,推动各村(社区)规范建立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治理体系,乡风建设水平有效提升。
来源:南方日报、潮州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