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寻找新质生产力|手机管茶园种茶数字化

发布时间:2024-05-10 19:35:59 来源:潮州信息网

一部手机,就能实现茶农对茶园的管控,还能实现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全程溯源,这就是信息化茶园管理新模式。今天的《寻找新质生产力》,我们一起深入茶区,感受科技给茶区带来的新鲜与变化。

手机管茶园

5月7日新闻视频

春风拂面,新茶飘香。在潮安区凤凰镇,一株株茶树新芽勃发。茶农和采茶工忙着采茶、制茶。

林汉伟是棋盘村土生土长的茶农,家中世代种茶,2013年退伍后回到家乡,跟随祖辈的脚步,种茶制茶。2022年,棋盘村作为凤凰镇智慧茶园先行点,完成了首批200亩生态茶园的数字化转型。林汉伟首个“尝鲜”,拿起手机“新农具”,管理着智慧茶园。

潮安区凤凰镇棋盘村茶农 林汉伟:叔,我们棋盘村生态茶园那边的茶应该也可以采了吧?

潮安区凤凰镇棋盘村党支部书记 林宝雄:应该可以了,差不多。

潮安区凤凰镇棋盘村茶农 林汉伟:我来看一下。哎,你看,可以采了。走,我们去看一下。

智慧茶园里,摄像头高高矗立,气象设备匀速旋转,传感器钻地入土,依托数据技术,这些设备把茶园信息传到了林汉伟的手机里。

潮安区凤凰镇棋盘村茶农 林汉伟:叔,这个就是我们刚才在手机看到的那一片茶园,过几天就可以采了,可以联系采茶工了。

潮安区凤凰镇棋盘村党支部书记 林宝雄:难怪你们都说这是“千里眼”,真的不错。

自从茶园装上“千里眼”,茶园每天的降雨量、风向、温湿度、土壤酸碱度等数据都能实时传输,林汉伟轻点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监管茶园。

潮安区凤凰镇棋盘村茶农 林汉伟:这是温度,湿度,还有土壤的含水量,我们一旦感觉到那个土壤缺少水分,我们手机一点就可以自动喷灌了。

智慧茶园划分为4个灌溉区域,通过手机,林汉伟可以精准控制喷淋的范围和水量。

潮安区凤凰镇棋盘村党支部书记 林宝雄:以前就靠经验,靠肉眼看来做。我家的茶园有10多片,全部分散到各个山头了。平时要去看,要骑摩托车。以前我们到了旱季的时候,就经常要巡茶园,拉水管接水源,浇了这片浇那片。非常辛苦,而且经常要爆管。现在,这手机真好,在家里就能操作。

潮安区凤凰镇棋盘村茶农 林汉伟:现在我们有这个新式武器,我们不用靠经验,我们靠数据就可以了。叔,您看我们这边还有土壤的酸碱度,这一年的酸碱度都有,都可以指导我们施肥。

智慧茶园的建设,为凤凰单丛茶产业插上现代化科技生产的翅膀。“数字科技”的力量,为茶农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潮安区凤凰镇棋盘村茶农 林汉伟:我从小看着我的祖辈做茶,种茶制茶全靠纯手工。这20多年来,一些机械逐渐代替了手工,制茶越来越方便,茶叶质量也越来越好。所以我听说要搞智慧茶园,非常地期待。事实证明,智慧茶园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便利,种茶也更科学,茶叶的品质也更好。

10公里外,在市数字茶园大数据中心,全市30个智慧茶园的实时数据不断跳动。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等技术,数字茶园大数据中心可点对点精准服务相应茶园,帮助茶农降本增效、增产增效、提质增效。

市茶产业促进会会长 陈玉春:茶园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实现远程实时采集监测气象的数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周边的环境信息、设备的运行情况等,数据准确率达99.2%。远程的监控管理,减少了67%的人力管理成本,提高茶园管理效率,降低约30%管理成本。“互联网+”技术与凤凰单丛茶种植生产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对茶叶生长环境的标准化大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和管理,可提高茶叶20%的产量,同时提高茶叶品质。

据介绍,随着信息化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智慧茶园还能推动种植、生产、销售全链条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全程溯源。

市茶产业促进会会长 陈玉春:我们通过物联网,也把我们整个茶园的生态反映到各个消费者,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个大数据中心了解到各个企业的生产流程,规范的程度,还有茶园的生产过程。我们也通过抖音橱窗大平台,让消费者直接了解我们仓库,我们怎么样管理,怎么样储存,我们生产的各环节,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来源: 潮州电视台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