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素瓷为伴

发布时间:2021-08-13 10:18:29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邹娟娟

光阴如瓷,秀色入画。

华夏大地,每一帧都似锦。心灵手巧的祖先们烧泥做器,将山川异域绘制其上。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端详这些套盘、碗盏,有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白居易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温暖明亮的气息扑面而来。火炉上的、装酒的、制酒的容器各是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定是温馨炽热的。

苏轼有诗: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那午盏,那春盘里,是泛着白沫的茶,清鲜的春菜。合适的杯盏,散发诱人的味道。

越过千载,能与日月同辉的,仍是那些令人唇齿留香的器皿。精致如“青白釉传色泽美,素瓷雪色漂沫香”,贵重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古朴如“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烟火人家均有碗盘。孩童用小碗小勺,大人用大碗大盘。家里来客人了,更是添杯加碟,浩浩荡荡地排满。

上小学前,母亲怕瓷碗摔坏,就拿搪瓷碗给我用。我嫌它不够光滑,常用它敲桌面。呛呛,呛呛,像一面小鼓。敲多了,磕碰自然多了,留下了许多难看的“伤疤”。

后来,母亲才允许我用瓷碗。她说,瓷碗是工匠们用泥烧制的,它们淬火而生,值得珍惜。

碗橱里有许多碗盘,花色繁多。母亲最喜欢形如倒扣斗笠的鱼钵子。它花纹清晰,色调雅致,寓意吉祥。上端的花纹有小指宽,花和叶疏离而缠绵,连成一圈。中间才是胖娃娃和鱼,娃娃拎着鱼,均匀地躺在碗面上,碗底嵌着一朵荷花,围着四棵水草和两条鱼。

鱼钵子可盛各种美食。搁上最简单的阳春面,也别有风味。白面像青花碗中盛放的雪莲,让人大快朵颐。盛放炒菜,亦如各式油画。色调的和谐,器皿的光滑,给粗布简食的生活,增了几分欢乐。

有段时间,我把彩石、玻璃珠、塑料片当宝贝一样,装在酒瓶里。那是个宽口长身的绿瓷瓶。装了大半瓶,摇一摇,玎玲作响。索性在上面描描画画,瓷瓶变成了花瓶。

装米的缸,腌咸菜的坛子,都是敦实饱满的大家伙。它们既解决了我们的口粮,也是我们幼时捉迷藏的最佳藏匿处。

无论是缸坛、碗盘,还是勺碟,只有不刻意损坏,它们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祖父留下的,母亲添置的,我从网上买的,零零总总,越置越多。烟火人生,因它们而心欢喜!

最平凡的瓷,也是浴火重生的。经锤炼,泥有了筋骨,质地如玉。外在的温润,内里却是铁骨铮铮。它们从火中来,又回归到烟火人生中。

朝霞暮秋,俗世凡人。素瓷为伴,一粥一饭,人间有味是清欢!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