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9 08:59:05 来源:潮州信息网
林金炎
二十多年前的夏天,我辗转坐了三次车,花了五个小时,独自一人来到凤凰山开始了三年的支教生活。
来凤凰之前,家乡的老人跟我说,凤凰很偏僻,很遥远,凤凰人热情好客,家里来了贵客,主人一定会做一道当地佳肴——“狗母蛇”接待。我听后吓了一跳,在老家,狗母蛇早就认识了,特别是酷夏时节,路边厝角,倏忽间,它就从你身边闪过,身短,灰褐色,腹部白里透红。我最怕蛇,平时见到弯曲的木头,都吓得尖叫起来,哪还敢吃啊。老人说,这是凤凰人待客的最高礼遇,你如果不吃,就是对主人不恭敬。当时心里有些惶恐。
开学前两天,我来到了凤凰,冒昧地打电话给读师范时的隔壁班同学。让我感动的是,在读书时说了几句话都数得出来的同学对我很热情。同学父亲早已泡好茶在等我们了,这是我第一次喝上凤凰茶,感觉特别解渴。晚餐,同学并没有招待我吃什么“狗母蛇”,不过饭桌上摆着一盘红色猪脚。庆幸之余,心里又有点忐忑不安,莫非我不是贵客?
说真的,那晚,吃得很饱。红糟肉、鸡肠粉、坑螺、浮豆腐,全是凤凰特色。
饭后,又围在一起喝茶。同学爸爸边冲茶边介绍,什么乌岽水仙,垭后八仙,听得我一头雾水。同学爸爸说,凤凰茶可以消食、养胃,却只字不提还能提神。于是,连续喝了几十杯茶。结果,整晚我闭着眼醒着!
支教的这个学校——凤凰侨中是侨胞陈传治先生捐建。教师宿舍依山而建,宿舍窗户正对着种满茶树的小山丘。清晨起床时,揭开窗帘,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大片绿色倾泻而下。阳光柔和地抚摸着高低不平的茶树,青翠的茶叶亮起来,叶片上的露珠像珍珠玛瑙一样,映出七色光彩。整个小山丘,一畦一畦,从上到下,都是绿油油,特别是那翠绿的新叶,娇嫩诱人。
但见茶农戴着草帽,背挎竹筐,来到茶园。她们手法娴熟,就像卖油翁那样“惟手熟尔”,灵巧地采摘茶叶,一切都那么新奇……
初一级的尤老师,家人在经营茶生意,他很懂茶。而我是一个“门外汉”。那天,我们正在品“宋种”。他们喝茶的神情我记忆犹新。他们拿起茶杯,缓缓地移到嘴边,闭上眼睛,闻了又闻,然后抿了一口,稍停顿下,又抿了一口,纷纷说出什么“山韵”“汤水甘醇”“回甘”等等,听得我雨里雾里的。而我却像喝白开水,大口吞下,显得有点另类。
几杯好茶下肚,同事就纷纷向我介绍起凤凰的故事。比如畲族的由来,招兵节,还有畲族保留下来的一些风俗习惯。凤凰山还流传关于“宋种”的传说,据说南宋末年,宋帝赵昺南下潮汕,路经凤凰山区乌际山,日甚渴,“凤凰鸟叼茶枝给宋帝昺解渴”,饮之止咳生津,立奏奇效。从此广为栽植,称为“宋种”,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
教政治的李老师,对革命史特别感兴趣。他跟我讲起了凤凰革命故事,也讲起了黄秋富烈士。我知道,黄秋富烈士纪念碑就在我们学校边上。
原来,凤凰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地方。
寒暑易节,岁月流逝。在凤凰三年的日子里,家访时,我几乎走遍每个村庄。
慢慢地,我对这里的茶以及茶农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他们说起凤凰茶时,一个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即使是不善言辞,却也能说出各种茶的门道来。因为凤凰人对茶的认知,与生俱来。
我去地过石古坪、官头輋、凤溪等,家访的同时,我喜欢到村庄里转转。石鼓坪村是畲族聚居的地方,那次家访,我好奇地在村里乡间石径上,试图寻找到畲族祖先的点滴记忆和零碎影像。
班上有一个姓文的学生,品学兼优,我选她当班长。家访时,她爸爸把珍藏多年的老茶从二楼拿出来。汤水入口瞬间,一股清醇的茶香愉悦欢快地滑进喉咙深处。她爸爸自豪地说,十年老茶,祛火,润喉生津。聊天时,我发现这个村都姓文,不会跟文天祥有什么关系吧?正在疑惑,家长告诉我,他们就是文天祥的后代……
随后,学生家长还带我拜谒了文天祥的正气堂。一踏进正气堂,文天祥挺着脊背,笔直站着,一身正气。该学生家长根据族谱记载对我介绍,原来,公元1278年,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兵败于海丰县,被元兵所擒。文天祥长子文道生历经百般艰难后得以跳脱,后卧病不起,同年病亡。文道生的儿子文伯平(文天祥嫡孙)在母亲及舅舅的护驾下逃遁到丰顺、福建、饶平,几经辗转,文伯平在公元1287年最终在凤凰下埔村定居,成为凤凰镇文姓的始祖。
三年支教结束了,我也调走了,但凤凰一直在我的梦里缠绕着。
我总感觉,凤凰茶里面,不仅有香气,还有正气。
一杯工夫茶的前生今世,滋润了一方水土,养活了一方百姓,也见证了一个姓氏的兴替,诠释了一种不朽的精神。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与潮州续下了姻缘,茶文化中蕴含着“静定慧”的人生哲理,深深地烙印在潮州人民的精神世界里。凤凰即将展翅高飞,我们仍需坚守滚烫的开水与茶叶相遇时的那种勇毅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