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民风民俗

庵埠文里村:修造龙舟喜迎端午

发布时间:2023-05-29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龙舟竞渡、百舸争流,是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活动。近日,不少村子的龙舟开始“重出江湖”,潮安区庵埠镇文里村也请来了龙舟制作艺人造龙舟、修龙舟,期待在今年的龙舟比赛中能一展雄风。

在庵埠镇文里村南社,几名龙舟制作艺人正埋头苦干,有人锯木,有人打钉、有人打磨,忙得不可开交。南社的这两艘龙舟船身长21米,宽1.3米,共17对桡。端午节将至,村里特地请师傅来修整龙舟。

庵埠镇文里村党委副书记 李喜才:今年青年们也非常活跃,准备继续赛龙舟,龙舟多年没有下水,就请杨老师来看龙舟是该修还是得造一条新船。杨老师看后就说,这龙舟材质比较好,部分破损的就来造新。

李喜才口中所说的杨老师,就是龙舟制作艺人杨应凯。杨应凯是庵埠镇文里村人,原是庵埠船厂的学徒。上世纪80年代,各地流行赛龙舟,杨应凯便跟着父亲学习制作修龙舟,至今他经手的龙舟就有200多艘。杨应凯说,与普通的船只相比,作为水上竞技的龙舟在材质和制造工艺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制造过程也更为复杂讲究,而一艘龙舟的好坏,选材是关键。

制作龙舟艺人 杨应凯:造龙舟第一个就是选材、锯木,潮汕地区的传统龙舟都是以杉木为主,材质当然非常重要,材质不好龙舟没几年就坏掉了。像他们这条老船,以前的材料,到现在几十年还好好的。

制作一艘龙舟需经过选料、起水,做大旁、横挡、坐板,到刨光、打磨、上色、安装等十几道工序,老师傅们的手艺经过数十年积累,动作看似全凭感觉,实则对龙舟的轮廓结构、大小尺寸早已了然于胸,操作起来自是信手拈来。

制作龙舟艺人 杨应凯:师傅们全部分工合作,最后才来组合这条龙舟来成型。做船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要保持平衡,船头要高多少、船尾要高多少,得有把握。要是处理得好,阻力就小,船就能走得快。

制作龙舟艺人 曾庆构:做这份工作,我们的手和木材经常“打交道”,经常会被刺到,得用手摸一下看平不平整,凭靠手感来做,不适合戴手套。

划龙舟必有船桨,师傅们除了造龙舟,还得做船桨和船舵,这还必须按照各村习俗进行“个性化”定制。

制作龙舟艺人 杨应凯:船桡各个村还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就像南社这边的桡就比别人长,西社的桡就比别人短,相差得10公分。西社的桡短是因为他们划的时候是“老虎伸腰”,相当于整个身子得弯下去,他的桡就不能太长,必须短;南社的划法是人坐直的,所以他的桡就要长一点。

经过多天的忙碌,两艘龙舟的雏形渐显,船身两端高高翘起,线条优美,匀称光滑。大家都期待着,经过师傅们精工制作修整一新的龙舟能在端午的龙舟赛中行舟如飞,赛龙夺锦。

庵埠镇文里村南社龙舟队副队长 杨启钿:赛龙舟越赛越兴旺,大家身体越来越健康,乡亲越来越团结,年轻人也越来越有家乡情。这样几百年代代相传下去,传承好我们的龙舟文化,使我们的龙舟文化能永远发扬光大,使年轻人更有上进心,更有闯劲,寄托对美好的向往。

关于潮州民风民俗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