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且听蝉鸣作新诗

发布时间:2023-07-15 10:24:49 来源:潮州信息网

且听蝉鸣作新诗

张阳

直到三十岁以前,我都一直以为,蝉鸣就是夏天的声音。你听,一只蝉高鸣于窗外的梧桐树上,须臾,一片蝉鸣从窗外涌进屋内,于是耳朵里盛满了夏天的声音。无须到处寻找,夏吟就在离你最近的那棵树上。

夏日的傍晚,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公园一角,闭上眼睛聆听来自树上的蝉鸣。有时一阵急促,有时宛转悠扬,无论声音如何变化,总觉清脆动听,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古人咏蝉的诗句。首推名篇莫过于唐人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总在想,明明是夏日鸣蝉,为什么诗人要说成“非是藉秋风”呢?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蝉有夏蝉与秋蝉之分,秋蝉因雌蝉不能鸣叫,也被称为“哑蝉”,所以秋天蝉鸣不似夏日那般热烈激昂。

古人写蝉,多半都是借蝉抒发心中的愁苦。清代文艺评论家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诗就是其中代表之一:“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只一句“各在一枝栖”,便教人泪洒当场,怎能不哀伤?

宋人梅尧臣算得上是古代诗人中写蝉最多的名家了。据统计,他一生共写了十几首蝉诗。不过他写的蝉诗多是感慨物是人非,多发世事无常的悲声,写得多了,反而有矫揉造作之嫌,我不是很爱读。

说到我最喜爱的关于蝉的诗,其实是我父亲随口吟诵的一句,我到现在还记得:最喜小儿无赖,持竿到处寻蝉。小时候,一到夏天我就会叫上村里的小伙伴,满村子跑去捕蝉。父亲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笑吟吟地看着我们寻蝉捕蝉,突然就从嘴里冒出这两句诗来。当时只有七八岁的我没有听懂父亲的诗意,直到后来长大了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在捕蝉,我才明白那时父亲的心中必定爱意满满,才会让这爱化作两句诗自然流淌出来。

父亲虽不是诗人,我却最爱他写的蝉诗。因为那个夏天不仅有蝉鸣,还有父亲的陪伴和守护。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