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0 17:47: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砚山村位于钱东镇区西北方向1.5公里处,全村现有总户口416户、总人口2063人,南北贯穿X084县道、东西临贯穿X086大道、沈海G15高速,东有县级工业园A区,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得天独厚。连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不断强化平安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举措,厉行法治,干部结构持续优化,班子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目前,成功打造成法治氛围浓厚,基层治理平稳,违法犯罪率低,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善治乡村。获得了2023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奏响“党建”曲,乡村治理“聚合力”。
砚山村党员90人,“两委”干部7人,村民代表50人。村党委持续打好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优化干部工作作风,切实补齐短板,以作风转变推动平安乡村建设。以“大党委”引领基层“深治理”,强化对“双报到”在职党员参与社会治理的引导,理清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引导多元主体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和服务,引领“三治融合”。2021年组建一支92人的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创文、创卫、义教、扶贫济困、关爱留守儿童及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收到群众很好的反应。
奏响“法治”曲,乡村干部“强能力”。
砚山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乡村发展、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面稳定。通过定方案、定人员、定机制“三定”措施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设立法律服务工作室,配备4名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宣传服务,常态化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培养“法律明白人”11人,今年来,村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86场次,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12起,降低基层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成本,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有效减少了群众诉累。打造“砚山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馆”等特色法治品牌,将法治宣传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潮乐剧、少儿歌舞表演中,通过举办法治讲座、文艺演出、法治电影展出、法治作品展览等方式深化普法宣传。今年来,开展各种法治的宣传活动达32场次。
奏响“维稳”曲,乡村振兴“添动力”。
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把全村划分为2个片区,在三级党建网格的基础上,组建“党员+群众”共治队伍,把应急救援、政策宣传、治安整治等工作纳入网格管理中,组建一支48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实现平安建设、环境整治、民生服务等管理精细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动力。设置3个交通引导站点,广泛开展摩电宣传和交通劝导,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成功打造摩电整治示范村;常态化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救治救助精神障碍患者13人,“两委”干部带头,实行“一日一巡查”,大力开展以电信诈骗、制假售假为主的治安整治行动,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行动,落实村“两委”干部包案制,出现纠纷村干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今年来,已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矛盾13宗。
奏响“民生”曲,乡村风貌“焕活力”。
砚山村重视民生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乡村道路硬底化、自来水管道铺设、厕所革命等多个急难愁盼问题,完成村前景观长廊打造、排水排污系统接入、增建停车场和运动场。面对积压30多年影响群众生活的污水过滤池,村干部带头,主动作为,耗时4个月投入资金约100万元,清除池内淤泥,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因地制宜打造景观池,原本的环境黑点成功转型成为村民的休闲场所。聚力开展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村内“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落实连片推动、清理拆除老厝区危房险屋及旧猪舍,落实商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开展房前屋后卫生清理。行动开展以来,共拆除危房84间,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108个,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68处。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以番薯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当前村内番薯种植面积约300亩,年均产值约120万元,通过农超对接、电商直播、线上销售等方式,不断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探索发展鱼塘养殖和果园种植产业,当前,村内鱼塘出租面积98亩,年租金10万元,养殖场和果园年租金近万元。通过近年有力的整治发展,砚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增收增利,群众幸福感与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