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3 08:50:59 来源:潮州信息网
□ 罗坤
冬季是柑橘大量成熟上市的季节。屈原先生在《橘颂》里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表达了先生对橘树的喜爱与赞美,以橘树的美好寄寓自己的高洁。
苏轼跟屈原一样,一生对柑橘情有独钟。他在许多首诗词里都有描写。比如《浣溪沙 咏橘》:“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秋冬时节,菊花凋零,荷花枯惨,然而柑橘树却绿色复苏,柑橘青黄相间,在田野之中硕果累累。柑橘香气扑鼻,掰开后果肉晶莹,令人惊叹,轻咬一口,犹如清泉,在齿间流淌,第一次品尝都感到羞怯,只怕汁液流出,江南女子吃过柑橘后,三天都还留有余香。
苏轼在另一首《浣溪沙》中写道:“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这首词与上一首《浣溪沙·咏橘》为同时期之作,都是苏轼被贬南方后尝到“南金”之味,自此喜爱不已而作。木奴就是柑橘,查梨是山楂和梨子。柑橘与山楂山梨一样到晚才成熟,既傲雪凌霜,也不理会世间褒贬,任由舌尖雌黄。我从北方来到黄州,首次见到柑橘竟然不知何物,品尝咀嚼后才感到如此鲜美,齿间流汁,口味芳香。把柑橘美味描绘在读者口齿之间,形象传神至极。让人馋意顿生,恨不得立马吃个橘子解解馋!
苏轼一生,特别喜食柑橘,亲自种柑橘,吟咏柑橘,写过不少诗词来赞美柑橘。他在《赠刘景文》中写道:“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写这首七绝时,苏轼已经64岁了,依然雄心壮志。这首诗写景寄情,用荷花枯败和菊花傲霜相对比,再引入金黄的柑橘,说明即便是冬天,也是收获的时候,不要气馁,不要意志消沉,晚年才是人生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期。
苏轼晚年的传世书法作品《洞庭春色赋》:“吾闻橘中之乐,不见商山。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意思是说:我听说在橘林中游玩,自然少不了要说到南山(今陕西商县东南)。怎能说霜后的橘子不能吃,秦末汉初东园公等四位老人不就是在橘林中游戏吗?感悟这人世间的泡影,把千里江山隐藏在一瓣橘子的斑点之中。
满怀悲悯的苏轼,读懂了一朵橘花一棵橘树所包含的滋味,可有谁知他内心的惆怅和失落?苏轼在《食甘》中写道:“一双罗帕未分珍,林下先尝愧逐臣。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这首诗在赞美柑橘甜美的同时,发出感叹,面对被贬放逐黄州,人生失意,生活困苦,联想以前的李衡还能种柑自救,可是自己一贫如洗,甚至连给朋友们分珍都无能为力,实在是心中有愧呀。一咏三叹,柑橘虽美,心中五味杂陈,令人心酸。
又逢一年冬来到,正是眉山橘香时。穿过岁月风雨,正如苏轼先生所愿,而今苏轼家乡眉山市东坡区作为四川省晚熟柑橘种植第一大区,种植面积近29万亩,产量40万吨,东坡春见这枚晚熟柑橘,从乡村果园到全国两会现场,从果农栽种到市长推荐,闻名全国,一枝独秀。就像东坡泡菜一样,东坡柑橘正成为东坡区又一特色优势产业,享誉全国各地。